评论员 刘晓忠
现代物流正在成为深圳聚能发力的又一战略新场景。当前深圳提出要搭建与深圳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深圳的这一愿景在今年7月4日的《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动方案》中,得到相对充分的诠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用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用亿万建设者的勤劳,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目前中国确立了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战略,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质。深圳作为引领改革开放先河的特区,正在成长为中国的创新之都。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也担负起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和可信之途的重任。
当前深圳提出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功能、多业态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国际物流转运中心和全国物流创新应用中心,至2035年构建起“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打造“低空-路面-地下管廊”立体城市物流体系,实现市域配送90分钟送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4小时送达;实现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8%。
正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物流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深圳来说,将更多的创新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表达和分享,强化深圳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枢纽作用,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是绕不开的一个经历,也是深圳将中国式现代化传达至国内外的一个系统性通道和工程。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历清晰地表达出经济发展的微笑曲线,那就是现代化的经济是高度发达的服务型经济,物流是供需的链接器,现代物流体系,不仅是将适销对路的货物送达到最需要的用户之手,更是生态化地优化组织生产力、敏感性地捕捉消费力的重要通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现代物流承载着生产即消费、个性化供需满足、动态配置供需资源等诸多新功能,是先进生产力与灵活消费力高度融合的调度中心。
深圳明确2025年的目标是加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海港、空港枢纽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初具规模,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格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以及基本形成与深圳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还有将2035年的发展目标锁定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物流节点和通道网络,系统化布局、集约化建设、高效化运营、专业化服务、现代化治理成为全球标杆,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等。
深圳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目标,还主要基于更容易量化的硬件建设标准,硬件建设目标的实现难度不大,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实现;不过,现代物流体系最核心的在于包裹在现代化硬件设置中的文明和文化,也即现代物流体系最核心的要务是,为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提供更通便的场景工具,为市场主体提供方便快捷的通达服务,让用户更加个性化的诉求能更方便快捷地表达出来,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借助现代物流体系,最大限度地拓展自身的可行和可信自由。
综述之,现代物流体系搭建的是市场主体间的灵魂桥梁,这显然不是单纯通过现代化硬件设施就可实现的。因为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现代国际航运枢纽,低空经济,供应链组织,海空港一体联动等等,表面上传送的是商品和服务,实际上融汇的是企业家的警觉性和用户的个性化诉求表达,是市场主体的心路链接。
近年来的现实警示:尽管目前中国在公路、铁路、航运、海空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取得了超前布局和发展,但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物流在现实中更多是成本中心而非增值服务中心,真正的物流卡点堵点,不在物理的节点上,而在文化制度等心结上;毕竟,疏通有型物流设施不难,要为企业家的警觉性与用户的个性化诉求搭建起融汇组合的通道出来,需要的还是文化和制度的包容,以及文明的演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搭建现代物流体系方面,更应该将市场主体的心路链接作为重任。这就要求其正确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清晰化不同主体的角色。
7月份的深圳《方案》,明确现代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筹资”的投融资模式。这不仅意味着深圳在其内部打造的7大门户型物流枢纽,30个保障高效分拨配送的城市物流转运中心等,而且构筑内通外联、湾区协同的物流通道体系,形成“三轴一廊八向”的对外综合物流通道体系等方面,政府只是搭台引导,真正唱戏的是市场主体。
为此,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的守夜人角色,让市场主体基于企业家的警觉性,书写深圳的现代物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深圳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对深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敏感适应能力,才能降低试错成本。而市场主体则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基于其对市场的警觉性,自负盈亏地做自身擅长的事,并在试错中不断寻找自身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位置。
总之,匹配有现代物流体系的经济,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期待深圳的现代化物流,在为经济疏关通卡的同时,将市场主体的心路链接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气神传达出去,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风貌。(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资深金融从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