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熊志
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的命脉。物流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兴。
作为全国首个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深圳持续发力物流枢纽建设。此前,深圳发布了《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动方案》,未来将构建形成多层次、多模式、多功能、多业态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经济全球化以降,生产和消费彻底分离,物资流动和物品交流跨越国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物流业也成了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深圳,围绕全球物流枢纽城市的目标全面发力,既是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使然,也是基于自身发展基础、特色和优势的一种清晰谋划。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沿,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从港口、码头、机场的崛起,到物流产业的成长壮大,在全国的物流网络中,深圳的物流枢纽地位不断增强。
根据规划,至2035年,深圳要构建起“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实现市域配送90分钟送达、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城市4小时送达,实现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8%。总之物流成本不断降低,服务效率持续提升。
争创全球物流枢纽城市,打造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物流体系,深圳的底气不仅是基于区位优势,更是基于长期以来在物流领域的谋篇布局。
如前所述,深圳是全国首个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也是我国物流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发源地。数据显示,全市重点物流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不管是物流业自身发展,还是对外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都处在领先水平。
深圳打造高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和国家层面围绕“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运行体系的宏观布局,形成了同频共振。
2019年深圳入围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而到目前为止,深圳已经拿下了三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分别是平湖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宝安机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盐田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海、陆、空立体联动、多式联运的物流矩阵初具雏形。
近两年来,因为疫情因素,全球供应链普遍受到影响,物流网络不畅通,但即便如此,深圳的公路、铁路、海港、空港依旧是热闹非凡。其中,2021年,深圳海空双港货物吞吐量均创新高,如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位,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物流体系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大宗商品的大进大出,它可以触达最后一公里,和末端消费者发生密切的联系。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之下,深圳的物资保供工作有条不紊,这离不开蛛网般细密的物流网络——丰富高效的城市物流转运中心,确保了最后一公里的社区配送的快速、便捷。
当然要指出的是,交通优势不等于物流优势,交通枢纽不等于物流中心。物流业和其他产业是互为依托的,制造、商贸、转运层面有庞大的运输需求,才有物流产业的繁荣。
盐田港之所以在疫情下还如此繁忙,是因为经济本身有活力,企业有物流的需求;深圳的物联网之所以发达,集合了中国几乎70%以上物联网产业链,也是因为电子信息等关联产业发达,在云、通信、智能终端技术上有强力优势。
前不久2022 IDEA大会在深圳开幕,大会发布《低空经济白皮书——深圳方案》,深圳依托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发力低空经济,也是现代物流体系的一种全新探索,也是依托无人机产业优势的一种特色创新。
反过来看,就像世界物流中心孟菲斯的发展史所显示的,物流枢纽地位的不断强化,也是在给经济和产业发展赋能,起到集聚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以及和国内外互联互通的重要作用。
当然,对标对照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要建成多层次、多模式、多功能、多业态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就提到,深圳交通枢纽与通道仍存在辐射能级偏低的问题,影响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体例如,深圳港口运量大但高端航运服务弱,金融、保险、法律、船舶交易等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此前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高端航运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接下来还要继续大力支持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促进高端航运要素集聚,推进航运业不断向上转型升级。
而总体来看,深圳在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要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织密物流枢纽网络,全力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国际物流转运中心、全国物流创新应用中心,朝着全球物流枢纽城市的核心目标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