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作品极具设计感。
▲万象天地顶层设置的云端沙龙定期推出文化活动。
美术馆成为商业项目的
强大配套
在购物中心里看展览,正在成为新的消费趋势。而这一趋势,也为饱受电商冲击的实体商业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最近两年开出的购物中心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将艺术文创纳入到了自己的业态配比中。而在购物中心之外,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开始把美术馆作为项目文化配套,纳入规划之中。2017年12月开幕的国风艺术馆就是其中之一。与以收藏、研究立足的美术馆不同,国风艺术馆负责人关野向深圳商报记者介绍,隶属于星河集团的国风艺术馆以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文化供给为主要方向,致力于为大众提供精品展览、公益讲座等文化产品。“一方面,我们把艺术馆的运营看成是企业的公益事业;另一方面,也是对地产项目的强大文化配套,艺术馆在这里发挥着品牌性功能。”据介绍,国风艺术馆开幕以后,物业曾经组织业主集体参观,反响相当不错。
从配套物业、配套商业、配套酒店,到配套美术馆,关野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自身爆发的文化需求。数据显示:随着GDP的增加,公众的休闲时间延长,有更多闲暇去关注艺术品。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才会有大规模的公众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从而促进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在2011年就占据了全世界艺术品市场份额的30%,位列第一。2016年投资成立君瑞汇当代艺术空间的君胜集团显然也看到了这种消费趋势,君瑞汇艺术总监曾禹透露说,君胜集团正在筹建的君美术馆已经完成注册,即将于今年开幕。
曾禹认为,地产企业和美术馆的联合,可谓相辅相成。一方面,美术馆对品牌塑造的效益有目共睹。艺术所具有的文化影响力带动商业品牌成长,企业对艺术的投入,可以促进物业增值,对周边环境有积极影响,这一点在深圳早有先例,OCAT美术馆群对华侨城创意园的影响就是典型案例;另一方面,企业所具有的强大资金优势,也为美术馆发展带来了机遇。美术馆有了更多资金,可以聘请更多专业人士和优秀的艺术家,保证艺术活动的品质。
过去十年、二十年,是中国当代艺术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民营美术馆大多依靠藏品的增值实现盈利,而未来十年,随着艺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这种模式显然不可持续。未来的民营美术馆如何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还有待探索。但令曾禹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现在的君瑞汇还是未来的君美术馆,都是公司品牌经营的一部分,企业更看重的是美术馆给实业带来的附加值,并不急于盈利。这给美术馆的成长和积淀留下了更多空间,使艺术家和策展人们可以更加从容地挥洒,曾禹说,“最终,我们需要的是把美术馆做得更加专业,只有专业才能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