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画作《杂花》(油画)
▲画家何多苓
深圳商报2019年03月04日讯 (记者 梁瑛)
温和而亲切的笑容,低调而朴实的话语,3月2日,著名艺术家何多苓现身深圳,为初春的深圳带来诗意而唯美的艺术春风。作为国风艺术馆2019年春节过后的开年大展,“和光同尘·何多苓师友展”3月2日在该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以何多苓为主的11位艺术家的百余幅艺术作品,呈现出一个艺术群体多元而柔和的艺术面貌。
展览开幕之际,何多苓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到深圳,他说:“对这个地方,我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里开始,这40年对我们特别重要,没有改革开放,一切都会不一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声名大噪的著名艺术家何多苓,还没有在深圳举办过个展,这是他第二次在深圳参加群展,他带来了近些年创作的《杂花写生》系列作品。
在当代中国画坛,何多苓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他即以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作品引起轰动,成为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此后几十年,他时有新作问世,从1980年代的“伤痕美术”到如今蕴含传统中国画韵味的《杂花》系列作品,这种画风的悄然变化,在何多苓看来,正是源于文化基因的召唤。他说:“这些年我致力于把中国传统的绘画方法、美学内涵与西方的油画结合起来,这次展出的《杂花》也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通过西方画写生的方法,表现出中国文人画、花鸟画的意境。”近代中国艺术史上很多学习西画的大家,如徐悲鸿、刘海粟,在晚年都转向中国画的创作,这或许就源自文化基因的召唤,何多苓也不例外,他说:“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有的现象就是对传统的关注、回归,中国绘画大概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有一些人是用油画去画国画,有一些人是把油画跟国画进行对比、进行对话,我的方法就是通过油画的画笔来表现我所理解的中国精神,我觉得对精神的继承是比较本质的。”
来到深圳做展览,看到街头大幅的邓小平画像,何多苓颇有感触,“这40年对我们特别重要,没有从深圳起步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也没有这次展览,一切生活会完全不一样。在我这个年龄的人有资格说这个话,因为各个时代我都经历了,所以我觉得深圳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有一种亲切感。”
在参加本次展览的画家中,除了1948年出生的何多苓,最小的画家熊璇是90后,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汇聚一堂,年龄跨度高达40年。谈到这一点,何多苓特别兴奋,“这种对话特别有意思。在这个展览中,你可以看到每一代人他们关心的东西、他们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他的时代背景、经验、修养都在他的艺术里面,会体现得特别鲜明。”
(图片由展览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