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卡行业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影响下,信用卡行业面临的将是模式之争。
在技术、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对信用卡来说,选择好的整合模式尤为重要。如果说十年前信用卡是独享时代,现在的信用卡则已跨入分享时代。从幕后到台前,当信用卡开始跨界整合时,信用卡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跨界整合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服务,这是信用卡整合模式的必经之路。
在中国信用卡行业,光大信用卡在以创新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模式的变化,缩短了和消费者的距离,成为信用卡行业整合模式的标杆。
打破信用卡过去的发卡模式、服务方式和风控方式,这是光大信用卡跨越“三重门”的重要得分利器。
一重门:发卡新模式打破陈规
十年前大街小巷到处能看到办理信用卡的地推团队,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少。
其实,十年前信用卡的地推人海战术代表着当时的发卡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的兴起,取而代之的是行业之间互通、移动互联和线下三条渠道。
上述三条渠道,正是光大信用卡率先发力点所在。与各商业银行打通互联网、移动互联与线下三条渠道,创新推出○2○客户营销模式,这是光大信用卡在发卡模式上的优势。
光大信用卡发卡模式的创新无处不在。借助互联网爆炸式传播的特点,在业内创新推出了“来吧”C2C 客户营销体系。
C2C发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口碑相传的互联网传播效应,通过现金、红包等多种奖励方式,鼓励客户自发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信用卡论坛等社交工具向其好友推荐光大信用卡,从而以低成本的营销推荐实现了大范围复制传播,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提升了办卡效率。
传统的信用卡发卡模式营销人员采取的是“三点一线”的单打独斗方式发行,无论是信息反馈,还是用户需求的提出,都相对滞后,无法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实现发卡价值最大化。光大信用卡首创的发卡模式,不仅可以与消费者实时交互,还能让消费者体验充分的参与感、互动性。事实上,消费者的互动和参与是收集信息的窗口,光大信用卡可以随时了解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和需求,从而进一步完善并改进产品和运营体系。和传统发卡模式相比,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为畅通。
二重门:互联网+服务模式更胜一筹
对于光大信用卡而言,发卡模式只是渠道、载体和工具的变化。归根结底,为客户服务的本质永远不变。
基于互联网+服务模式,光大信用卡制定了“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互联网思维。光大信用卡首开业内先河,推出了集账单信息查询、账户管理、客户体验和金融营销于一体的互动式账单、手机 APP 账单等。用户在对账单进行个性化管理的同时,还可实现分期办理、积分兑换、保险购买和商品购买等在线交易功能。
洞察消费者意愿、创造消费者需求,这是光大信用卡基于移动互联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核心。比如,光大信用卡推出的退税APP业务,持卡人可通过APP上传退税单等申请资料的图片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使用快递免费将资料原件寄送至指定地点,不含快递时间,三至五个工作日即可收到退税款,极大地缩短了退税办理流程。
针对海外旅游客户,光大信用卡重磅推出“光大e签证”项目,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签证代办服务。“光大e签证”通过便捷渠道,简化客户办理流程,帮助客户摆脱填写英文表格、在线注册、排队缴费、预约排期、缺乏面签经验等困难,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在线签证服务,真正地实现“易”签证。
相比过去的服务模式,在互联网+之下,光大信用卡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无论是渠道、工具还是增值服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重门:风险控制更为精准
发卡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和期待。其实,最核心的往往不在于表象,而是内化的风险控制。
不同于消费者可以看得到的发卡和服务模式创新,风险控制是基于新技术的创新,而且消费者无法感知,是完全在台后操控的。但风险控制恰恰是最核心的,如果风险控制管理不到位,一旦消费者有损失或产生风险,即使有再好的服务,也会让消费者的体验大打折扣。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在加强风险管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光大信用卡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将客户网上行为记录、社交活动记录等互联网数据导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利用大数据全面了解客户的自然属性和行为属性。结合客户行为分析、信用度分析以及客户的资产负债等情况,在传统监控系统中研发和引入新的风险监控模型,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和监控能力,有效预判潜在风险,及时预警。
将风险控制做到最佳,远远胜过事后的及时处理。用预警机制、大数据等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成为推动信用卡行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发行、服务、风险控制,基于移动互联跨越新时代的“三重门”之后,光大信用卡有看得到的未来……(通讯员 楼蓉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