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金融>银行>

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建设银行深圳田背支行情系在上村扶贫纪实

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建设银行深圳田背支行情系在上村扶贫纪实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三年前,家住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在上村的魏金泉也许不会想到,三年后自家老少八口能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脱贫奔小康。

深圳新闻网4月25日讯 三年前,家住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在上村的魏金泉也许不会想到,三年后自家老少八口能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脱贫奔小康。这一切都缘起2016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将精准扶贫在上村的担子交到深圳建行,在全行扶贫的参与下,魏金泉一家与田背支行结对成为定点扶贫对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连绵的青山围绕四周,一条小河在村后蜿蜒而过,延伸至远方,这便是在上村。而此幅山水美景,却是紫金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上村建档立卡共44户贫困户,其中魏金泉一家的情况最为特殊,魏家共八口人:魏金泉夫妻已年过七旬,丧失劳动力;魏金泉父子均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经医疗鉴定其子魏国红为二级残疾;魏国红育有三子一女,均未成年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全家仅靠魏国红的妻子何丽梅一个劳动力打零工维持生计。

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长久以来一直在贫困线挣扎,直到建行扶贫工作队来到在上村,魏金泉一家才重新燃起了希望。按照分行精准扶贫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与田背支行共同制定了帮扶方案:住有所居,为魏家购置了实木家具、电视机,改善居住环境;申请低保,协助魏国红完成医疗鉴定,帮助魏家准备低保申报材料并提交,最终获批;授之以渔,为魏家提供养殖鸡苗、幼牛,促成其加入群联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监管,田背支行自发动用员工消费扶贫走地鸡,魏家走地鸡很快销售一空;善心慧思,为魏家四名学生提供一对一结对助学金帮助,解决贫困学生教育问题。经过近三年的“一户一策”定向扶贫,魏金泉一家住得好了,低保有了,赚得多了,一家老小笑容也逐渐多了。

在魏金泉一家因残致贫,陷入低谷时,是深圳建行履行国有大行之担当,以家国社会之责任,带领魏家脱离贫困。

新织蓑衣掩骭轻,竹枝歌太平

在魏金泉一家写给田背支行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你们的善意之举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扶贫政策的温暖,感受到了深圳建行领导们的关心与支持,大恩难忘,无以为报!”朴实的话语蕴藏了魏家对深圳建行与田背支行深厚的感激之情。

深圳建行使命在肩,以党建引领、助力扶贫工作。在王业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带领下,分行确立了“支行+部门”贫困户责任人制度,把在上村作为党建基地。田背支行响应分行号召,积极参与扶贫在上村工作,党委主要负责人带队、班子成员及各党支部书记多次前往在上村进行调研慰问,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将党建工作深入推进至扶贫一线:与在上村党员一起上党课,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扶贫政策;帮助农户干农活,零距离扶贫在上村;认真听取贫困户心声,定制扶贫策略,参与民生项目建设,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田背支行的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参与在上村扶贫工作,购买贫困户养殖农产品,为贫困家庭捐款献爱心,前往扶贫对象家中悉心交谈,田背党员们成了在上村的“常客”。

在深圳建行党建工作的引领下,田背支行的扶贫工作抓铁有痕,响号召、抓重点、心连心,一份份善举也许微不足道,但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滋润着在上村贫困户的心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扶贫工作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打好扶贫攻坚战。

深圳建行牢牢把握政策方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带上客户扶贫做公益,发挥出金融的优势来。村容建设变新颜,田背支行深耕建筑产业多年,当在上村面临村容治理棘手问题时,支行市场一部负责人聂开基积极联系客户嘉霖集团,规划在上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民文化广场,打造民宿工程,设计在上村图书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以购代捐助扶贫,田背支行积极发动华盛集团等客户通过善融商务购买扶贫商品,共计930.9万元,“善融商务扶贫交易额”完成318.76万,计划完成率151%,为在上村脱贫切实出力。扶贫更要治本,田背支行邀请客户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专业人员一同前往在上村,对贫困户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调研报告提交至分行扶贫办,为解决贫困代际问题提供思路。

饮水思源,投桃报李,在田背支行扶持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受到了建行社会责任感的感召,以己之力,奉献社会。春华秋实,公益扶贫的种子已经种下,待其开花结果,定将播撒到更多像在上村一样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保障与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扶贫工作就是这漫漫长路中重要的一段。而今在扶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深圳建行牢记使命,田背支行紧抓落实,一户一策略,一人一对接,以担当、责任、情怀,打通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