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凸显零售金融特色 财富管理再上新台阶
2022-04-02 14:3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光大银行凸显零售金融特色 财富管理再上新台阶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2年4月2日讯 (记者 朱琳 通讯员 楼蓉 沈婷)作为财富管理的先行者,光大银行在2018年正式提出了“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并积极探索零售金融转型发展之路。4年多来,光大银行坚定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加快零售数字化建设,全面打造“分层分群、数据驱动、渠道协同、交易转化”零售客户一体化经营体系,通过客户、渠道、场景、科技、协同五项赋能,构建涵盖“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为核心的大财富管理生态全链条,零售金融价值创造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据光大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光大银行零售营收633.46亿元,增幅7.98%,占全行营业收入的41.47%,创近三年新高。零售AUM规模迈上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8%;理财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元;零售信贷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7.39%,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零售客户总量实现新突破达1.4亿户,总量、增量均保持股份制银行前列;手机银行、阳光惠生活和云缴费三大APP月活用户超5000万户;云缴费继续保持“中国领先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优势,2021年缴费金额突破5500亿元,缴费笔数突破20亿笔,服务活跃用户5.65亿户。

以普惠型财富管理为特色,助力普通大众财富保值增值

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光大银行持续探索财富管理业务新定位,以普惠型财富管理为特色,积极服务民生,助力广大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加大“1元”系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截至2021年末已累计推出“1元”理财120余支,占全行理财产品数量50%;加大减费让利力度,针对部分理财产品实行免收申购费或优惠销售服务费;同时,坚定落实资管新规要求,2021年末转型类理财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长75.66%,七彩阳光理财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完善。在农民工服务方面,推出农民工专属“众匠卡”,累计发行突破10万张;在拥军优抚方面,光大银行作为唯一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与退役军人事务部合作,参与制发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推进为军惠军服务更进一步。在财富E-SBU个人客户生态圈建设方面,聚焦“魅力旅游行”“健康养老圈”“财富一站通”“私行投行+”“惠民云生活”等五大场景,为个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以客户为中心,推进零售客户分层分群经营体系建设

光大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务经营思路,以分层分群策略为核心,以优势产品为抓手,以数字化运营为依托,持续完善五大分层客户经营体系,力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在基础客户经营上,聚焦“数字化经营”,通过搭建全渠道闭环营销体系,有效助力长尾客群AUM提升;财富客户经营突出“资产配置”,通过细分客群,打通“客户 -产品 -渠道”全链路,财富客户总量突破100万户,对应AUM突破1万亿元;私行客户经营强化“价值贡献”,持续完善综合服务体系,私行客户突破5万人,年增幅24.70%。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

立足“外接流量、内建平台、数据驱动、综合经营”定位,光大银行持续加大推进数字零售建设,打造鲜明金融科技特色。构建了以“1+2+C”为核心的零售数字新基建体系,即建设1个零售金融智慧大脑、做深做透批量精准营销和实时旅程营销2种智能营销模式、打通多种触达渠道(Channel),涵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全链路营销模式。目前,两大智能营销模式已全面落地,有效夯实了业务支撑力,实现了客户体验与经营效率双提升。持续深化云工作室企业微信的推广和应用,打造零售客户私域管理“主阵地”;着力培育数字名品、推广财富AI+,发布个人手机银行9.0版本。启动新一代信用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从用卡场景、支付渠道、权益优惠等方面提升全流程线上化经营能力,信用卡线上年交易金额同比提升41.22%。

以“双曲线”模式为内核,持续提升线上线下经营能力

光大银行全面开启“线上线下双曲线”融合发展新模式。一方面持续深耕线下“第一曲线”,推进理财经理队伍建设,推动“厅堂融合”,重塑网点运营模式,启动零售信贷集约化经营,打造零售跨越发展新高地;另一方面全面拓展线上“第二曲线”,发挥手机银行私域经营与云缴费公域导流的“双APP”优势,搭建财富管理开放生态平台,强化客户经营与内容运营,构建零售弯道超车新动能。通过打造“双曲线”发展新模式,坚定推进线上与线下渠道融合,客户基础更加坚实,零售中收更趋多元化,财富管理特色更加鲜明。

可以看出,从普惠型财富管理的全新定位到零售客户总量的快速增长,从数字化转型再到构建“双曲线”经营新模式,这套零售组合拳折射出的是光大银行紧跟国家战略、以客户为中心、延展服务边界的决心和能力。2022年光大银行将在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道路上续力前行,通过财富管理转型推动零售金融价值创造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再上新台阶。

[编辑:陈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