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经营中心频道 > 美食 > 秀色可餐 > 

福建人吃不吃广东人我不知道,吃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2018-05-29 08:17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福建人吃不吃广东人我不知道,吃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

今天写福建美食,小编是绝对不会向大家推荐沙县小吃的,虽然觉得炸馄饨蛮好吃,也还是下定决心说一些当地特色的食物,你们准备好了吗?

姜母鸭

姜母鸭起源于福建泉州,原先是一道宫廷御膳,秋冬天进补效果尤为明显,“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番鸭肉切块,佐以大量的姜、米酒还有各种香料炖煮而成,姜味适中,酥烂诱人。

福鼎肉片

福鼎肉片也可以叫做福鼎肉丸或着福鼎肉圆,据说当初是由一位叫做吴旺三的朴实人发明出来的。他和当地有钱有势的一家公子同时看上了村里年轻貌美的姑娘。同一天提亲时,吴旺三意料之中拿出的聘礼远远少于那家公子。姑娘为了解决两家的尴尬,遂用一斤猪肉为题,邀两家各出一道供七八人享用的菜品。

有钱公子将肉剁碎煮了粥,刚好够吃。吴旺三也把肉剁碎,只不过不是煮粥了,而是添加了相同量的淀粉,搅和均匀,用手团成小块放在开水中煮熟,加上醋、辣椒等调味,美味极了。而 分量则是绰绰有余,姑娘最后便选择了这位没钱没势,但做得一手好饭的吴旺三。

佛跳墙

佛跳墙想必不用我说太多,但凡是一个合格的吃货都知道它的名声。这道菜是由道光年间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采用海参、鲍鱼、鱼翅、干贝、排骨、猪蹄、鸡、鸭等众多食材炖煮十几个小时得来。

这道菜原名福寿全,后来由于一位诗人在此菜启封时,闻到飘香十里令人沉醉的香味,做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有感而发。而在福州当地,“福寿全”与“佛跳墙”近音,人们便把这道菜称为了佛跳墙。

土笋冻

土笋冻可能要被我形容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食物了,大概这辈子我都不会碰的就是用各种虫子做的美食吧。《闽小记》中记载:“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

它的原料是一种星虫动物门的沙虫,因为虫体含胶质,能溶于水,冷却后便会凝结成块状,搭配酱油、醋、蒜泥等调料,清爽脆嫩。朋友十分喜欢吃这土笋冻,每到当地,必吃到过瘾才算。

面线糊

面线糊是闽南地区很受欢迎的一道早餐。它的产生也伴随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清朝乾隆下江南,走到一个名叫罗甲村的村庄。村庄当年粮食短缺,连自己都不够糊口,更不知该用什么招待皇帝。正巧一位秀才的妻子,用剩下的猪骨和鱼刺熬成浓汤,放入面线碎和木薯粉,呈给了乾隆皇帝。

皇帝吃完,连声称赞,询问此道菜如何制成,这位妻子巧舌如簧,答道是为上等面线和特制木薯粉而成。直到现在,面线糊都被当地人当作一种早餐在不断延续下去。

沙茶面

沙茶起源于马来西亚,也有人说是印尼,此道沙茶面最重要的一味就是沙茶酱的制作。用虾干、鱼干、葱头、蒜头和老姜等十几种食材,油炸出香味后再研磨,从而制成沙茶酱。 这碗沙茶酱,就是沙茶面的汤头,配以碱水油面、猪心、猪肝、鸭血、大肠等辅料,味道爽口,油而不腻。

面煎粿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漳州小吃,用面粉、白糖、苏打粉、水酵母等加水混合在一起,上火煎制而成,以花生仁、熟芝麻、橘皮丁为馅,表皮酥脆,内里柔软香甜,吃着很是过瘾。 升级版的面煎粿,会在粉糊里加入鸡蛋液或着鸭蛋液,蛋味十足,诱人食欲。

福建美食,几乎每一道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为依托。而福建作为华侨的主要祖籍之一,这里的美食不仅秉持着国内的特色,也融入了其它国家的美味元素。相互之间的融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如果大家感兴趣,建议到福建这里来吃上一回。

[责任编辑:郑媛]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