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
经济大国未必就是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而经常是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进入近代后却屡遭侵略,根源就在于此。这个教训极为深刻,我们必须牢牢记取。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开拓更广阔空间。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术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谁能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在大国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面对世界变革大趋势,我们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尤需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慧眼”卫星畅游太空、国产航母初露真容、大飞机翱翔蓝天、量子通信领先世界……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与此同时,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创新质量不够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要想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就要尽快在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创新机制上补短板、补短边,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提升创新能力,需在重点领域上有新突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这些领域强,科技强国建设就有了坚实可靠的支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前瞻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关系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和后劲。加快改善这些领域的薄弱状况,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方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
构建创新体系,需在协同互动上有新作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相互支撑、良性互动,才能构建高效完善的协同创新格局。为此,有必要在重大创新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实验室,聚焦前沿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全方位提升我国战略科技力量。
深化创新机制,需在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犹如车之两轮,只有协调运转,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在落实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去年,我国出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瞄准的正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中目前存在的短板。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更需用创新来激活全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