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点赞追梦人|伍雪玲,听障孩子的“伍妈妈”:我努力我幸福

2019-03-04 07:22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19年2月28日讯(记者 刘梦婷 齐钊远 邹加杰)如果没有她当初的执着,现在的晴晴可能仍是一名聋儿;如果没有后来的善意与决心,她不会成为数百听障孩子的“伍妈妈”。伍雪玲,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主任。从中心创办至今,她帮助559余名聋儿重新回到了有声世界。

2小时冷风“吹”出的康复中心

“晴晴”是伍雪玲的女儿,1岁时被诊断出神经性耳聋。不甘心的伍雪玲辞去工作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康复中心。

有一次带女儿去康复中心正逢冬日恶劣天气,赶上康复中心临近下班不予接待,“我和母亲带着孩子坐在室外的榕树下吹了2个小时的风。“那时孩子刚查出来问题不久,遇上这种时刻倍感无助。伍雪玲想,如果能有一个地方任何时候都能给患儿家长落脚,能够在他们失落无助的时候给予一些支持和温暖,那该多好!

虽然晴晴后来成功康复,但这个经历刻骨铭心,伍雪玲对聋儿家庭有了更深刻的同理心,“每每想到仍然有很多孩子活在无声世界,他们的家长也遭受同我一样的精神压力,就觉得自己不应止于此。”她决定了,要创办一家以女儿晴晴名字命名的言语康复服务中心!

卖掉唯一一套房子创立中心 所有事情“一脚踢”

起初,伍雪玲在罗湖租用了间民房进行登记,被告知不符合要求,需重新选址。她咬咬牙把自己唯一的一套房子卖了,在罗湖换了一套商业用途的写字楼。

罗湖区残联的领导得知了消息,主动帮着伍雪玲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康复中心争取尽可能多的政策支持。

经多方联系,伍雪玲又找到了几名老师。但由于人手严重不足,伍雪玲不仅要教课,还要“承包”所有行政后勤工作,连网站也是自己学着慢慢搭建起来的。“那时残联的领导开玩笑说我‘一脚踢’,广东话的意思就是大包大揽都干了”。

2010年1月19日,罗湖区第一家民办非盈利性企业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伍雪玲当时就决定,“成立后的康复中心是非盈利的,仅收取孩子的生活费、教学材料费、分摊的房租和聘请教师的费用。”

七旬奶奶登门道谢声泪俱下

彬彬(化名)是伍雪玲印象最深的一名学生,“他来的时候已经8岁,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治疗期,恢复语言功能的概率极小。“

据彬彬妈妈黄女士说,彬彬2岁多时一次高烧导致听力受损,幼儿园期间,彬彬都佩戴助听器,虽然对听力有所帮助,但是语言始终是问题,发音僵硬,无法完整表达一句话。看到儿子的同龄小朋友说话都很顺畅,彬彬妈妈心如刀绞。

后来她遇到了伍雪玲。“伍老师没有放弃彬彬,还一直鼓励我们要有信心。“

彬彬在植入人工耳蜗时很害怕,伍雪玲就带着女儿来医院给他打气。佩戴了人工耳蜗后,伍雪玲每天都给彬彬“开小灶“补课。正因为这样,半年时间,彬彬的语言能力大幅提升,之后便进入小学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了。

彬彬年过七旬的奶奶曾特地登门感谢伍雪玲,一句发自肺腑、声泪俱下的“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孙子的今天!”也让伍雪玲泣不成声。

成功帮助559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目前已经成为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服务机构。伍雪玲还用各方捐助成立了“晴晴慈善康复基金”,帮助特别困难的听障孩子减免部分康复费。据不完全统计,伍雪玲创办的康复中心已成功帮助559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深圳市人大代表的伍雪玲一直致力于推动残障人士权益保护。人工耳蜗植入补贴8万/人提升到15万/人、残障人士康复费从1.8万/年提升至5万/年、配件升级、无障碍设施升级……多年来的努力和深耕换回了内心的充实和幸福感,用伍雪玲自己的话讲,“我努力,我幸福”。


[责任编辑:刘婷]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