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建成后将实现梦工场整体服务空间扩展及服务功能提升,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助力前海加快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重大平台建设。图为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效果图。
刚刚过去的2月,深圳市一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多个项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启动项目,以及全市交通工程新开工项目,共计31个。前湾会议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具备会议、展示、活动和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智能会议中心,进一步完善前海城市功能,集聚人气和活力。图为前湾会议中心效果图。
原标题: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特区报北京2019年3月4日电 创新活力四射,创新要素聚集。在世界卫星夜景图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光彩夺目的那一片璀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而今,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值今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纲要》提出的这一战略定位,备受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目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深圳积极实施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表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首要任务,是重中之重,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有共识、最具优势的地方。它肩负着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引领和带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创新转型的历史重任。
之所以赋予重任,在于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坚实科技创新基础。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
“粤港澳大湾区将是国家未来发展新的动力源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将是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纲要》强调要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并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粤港澳三地信心十足。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表示,广东支持科研的财政资金可以到港澳去使用,广东的科研机构、实验室也要对港澳全面开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说,香港可以利用国际化营商环境,汇聚内地以及全球的创新资源。一方面将国际创科企业引进大湾区,另一方面帮助内地创科企业“走出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说,澳门将在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
“深化香港和深圳科技合作,支持澳门开放多元发展,加强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一直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表示,应深化香港和深圳科技合作,支持澳门开放多元发展,加强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科技优势,促进大湾区产业链全面升级,培育面向全球市场的数字文化产业。
打造完整创新产业链
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早已联系得非常紧密,并在一些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产业链。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频繁穿梭深港两地,为深港在前海的合作而忙,成了名副其实的“深港联系人”。他说,几年前,很多香港人并不知道前海,但现在大家都知道前海有个青年梦工场。他表示,香港基础科研实力雄厚,有“创新的种子”。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不仅可作为“创新的土壤”,更具备独特优势。
“香港的科研成果,在深圳变成试用产品,回到香港完善产品设计,再到东莞生产,最后可能在南沙上船运出去,还可以在香港做融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可以互为上下游,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融合的产业链。”洪为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前景充满期待。
事实上,这样的合作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一直都在进行。创维集团最初进入彩电领域,就与香港电子厂商有着紧密的合作,双方在技术、资金、市场等多个层次展开,最终成就了中国彩电大王。同样,大疆创新无人机崛起,得益于深港科技创新融合。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汪滔在深圳创立了大疆创新,利用深港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坚持自主创新。目前,大疆创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像过去一样,香港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表示,香港将用己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携手打造世界一流创科产业链。
广东历来欢迎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以来,已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团队360多个,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就业人员近4000人。下一步,广东省支持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将对港澳青年在湾区内创业全覆盖。
“在大湾区建设中引导更多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就业,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深圳海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辉龙建议,可在深圳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区域规划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配套比较完善的、专门引进港澳青年创业者的创客中心,为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和香港青年创业基地联盟提供借鉴。
对标国际提升科创能力
“期待深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张燕生说,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纲要》不仅对深圳作出了明确定位,同时明确提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要发挥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明显,希望深圳发挥出更大的引领作用。”
其实,深圳拥有科技创新优势。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抓重点补短板,从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发力,构建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大力布局创新载体,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领跑”,大疆、光峰、奥比中光、云天励飞等行业翘楚“冲刺”,大量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微企业“精专”的创新梯级层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全球创新链上游迈进。201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871.71亿元,同比增长11.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296.63亿元,同比增长12.73%。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如此才能实现深圳创新能力的跃升。”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说,深圳实施原始创新“补短板”计划,聚焦大装置、高平台、前沿领域,实施重大基础科研专项;获批建设鹏城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两个广东省实验室,占全省总数的七分之二;规划建设十大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等5家诺奖实验室挂牌成立。
目前,深圳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877家,其中国家级114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居内地各大中城市第一;预计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占GDP比重达4.2%;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7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
更多国际创新中心加速落户深圳。美国苹果华南运营中心、美国高通深圳创新中心、美国英特尔全球智能设备创新中心、美国微软物联网实验室、微软教育产业联盟创新中心、新兴际华国际总部、夏普公司中国总部、空中客车亚洲首个创新中心等世界500强纷纷抢滩鹏城。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大有可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深圳应瞄准香港,瞄准硅谷,对标国际高端元素,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深圳的科创能力和国际化程度。“深圳应加大力度提升创新生态。”他说,深圳虽然具有很强的科创转化能力,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深圳应抓紧补齐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研平台科研院所缺乏这一短板。同时,《纲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深圳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入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记者 吴德群 蔡青 方慕冰/文 何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