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13款百万+“冠军农货”,带动产业下沉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曾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留人”,要保证农民收入不比非农收入低,“能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如果把农业产业做好,收入比进城务工还要高,农村是有吸引力的。”
为了充分保障新农人及农民的收益,2018年度,拼多多累计投入86亿营销资源,持续加大关键地区农货上行扶持力度。在此带动下,2018年,拼多多平台累计诞生13款销售百万+的冠军单品,以及超过600款销量10万+的爆款农货,由此孵化出了一批带有地理标志的新农货品牌。
拼多多扶贫助农报告显示:销量过百万的“冠军农货”中,雪莲果、芒果、百香果、大蒜、小黄姜等名列前茅。此前,雪莲果、百香果等非传统消费类水果,在“拼农货”体系的推动下,已成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新宠。
除挖掘新消费市场外,拼多多“农货上行”还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批发采购订单量激增,二是乡域、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显著升级。
拼多多扶贫助农报告显示:2018年度,包括黄姜、大蒜、芒果等在内的单笔金额超千元的农产品订单逾10万笔,采购方多为线下餐饮连锁品牌以及食品加工类企业。该项数据表明,拼多多“农货上行”体系,已经成为部分线下产业的固定原材料采购源。
随着农产品需求量的攀升,区域性农副产品产业实现快速升级,乡村车间、县域加工产业集群扎堆涌现。拼多多扶贫助农报告显示,2018年度,平台新增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商户超8万家,绝大部分注册地址为农村地区。
此外,在新农人的带动下,部分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显著升级。相关产业链的下沉,不仅丰富了当地的轻工业体系,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持续提升覆盖地区农户的收益。
由拼多多新农人发起的湖南省宁乡县某“外婆菜”产品,是此类产业升级的案例之一。自去年4月于平台上线以来,已实现单品销售超过500万,原材料采购覆盖300余农户,其中包括75户建档立卡扶贫家庭,每户年创收达2,000至20,000元。
▲在拼多多新农人的带动下,部分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显著升级,县域热门农副产品加工地的封装打包生产线,已实现24小时运转
“双十一”、“年货节”等大促期间,县域热门农副产品加工地的封装打包生产线,24小时运转,十几辆物流车轮流“待命”,已成为普遍现象。
政企联动,深入三区三州
拼多多的扶贫助农计划,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指导下,拼多多陆续与云南省、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州等25个省及地区签约,全力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农货上行。
2018年10月11日,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宜昌市夷陵区政府、拼多多三方共同举办“奔跑吧柑橘”扶贫公益活动。期间拼多多协同多个平台商家重点助销夷陵区柑橘产品,累计销售夷陵柑橘超过1000万元。
夷陵区委副书记邢光表示:“感谢拼多多,这次‘奔跑吧柑橘’活动非常成功,夷陵柑橘成了‘网红’,全国各地的媒体和经销商都来问询,今年的产量已经供不应求了。”此次活动也获评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脱贫攻坚战中,“三区三州”地区是重中之重。2018年度,“拼农货”倾斜大量资源,对“三区三州”地区进行定点扶持。2018年12月,拼多多与新疆喀什巴楚县人民政府签署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投入扶贫资金,与当地政府共同建立“拼多多扶贫车间”,支持企业购买相关的生产设备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供应链并开发衍生产品。同时,拼多多将重点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与当地政府共建10到20个扶贫车间。
对此,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潘晓岗表示高度认可:“拼多多作为上海最大的电商企业之一,近年来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的担当。这一新的有益的尝试将带动当地更多贫困户就业,为地方产业扶贫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