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开云(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药物统一认证中心

条评论立即评论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药物统一认证中心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在推进深港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发展生物医药是双方各有需求、优势互补的首选合作领域。”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对记者说,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大有可为,建议优化和简化港澳药物审批程序,在深圳建立港澳尤其是香港研发药物转化的重要基地。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药物统一认证中心 促医药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深圳商报北京2019年3月7日电 “在推进深港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发展生物医药是双方各有需求、优势互补的首选合作领域。”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对记者说,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大有可为,建议优化和简化港澳药物审批程序,在深圳建立港澳尤其是香港研发药物转化的重要基地。

加快布局GLP认证机构

据了解,目前粤港澳地区通过国际或国内GLP(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较少。“深圳承接香港科研转化最多,但深圳缺少相关机构,”吴以环说,由此导致香港药物研发成果转化受限,无法快速在大湾区转化生产,也成为制约香港新药在内地上市的瓶颈。

据介绍,目前我国通过GLP认证的研究机构有近70家,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江苏,广东省只有5家,深圳暂无。吴以环建议,应加快布局大湾区GLP认证机构,特别是在深港合作区内培育国际或国内GLP认证的研究机构,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吴以环建议,整合粤港澳三地一流高校和生产企业资源,依托粤港澳优质临床医疗机构及国际知名医院的转化医学中心,申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医药产品创新,构建大湾区医药产业发展协同体。

探索设立CDE粤港澳分中心

吴以环说,大湾区内不同的社会制度、相互独立的关税区等复杂制度环境,导致内地与港澳地区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协同发展面临较多困难。

比如,在现行监管制度下,港澳药物进入内地市场需要办理进口药物注册,由其设在内地的办事机构或者由其委托的内地代理机构办理,必须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CDE(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申请并审查,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高,制约港澳药物进入内地市场。

又比如,粤港澳三地在药物注册审批体制机制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已在港澳上市流通的创新药物,特别是抗癌药、罕见病治疗药等临床急需特效药,因在内地未注册,无法在广东地区正常流通使用。同时,内地上市的药物,尤其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也无法直接在港澳流通。

吴以环建议,参照药物审批模式,探索设立CDE粤港澳分中心,成为粤港澳药物统一认证中心,专职受理港澳新药和仿制药注册申请有关工作,加快港澳新药和仿制药进入内地市场,同时承接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内地仿制药进入港澳市场的快速审批工作,促进内地药品在港澳医药市场销售。对广东地区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申请,且申请的进口药品已在港澳上市,可由CDE粤港澳分中心实施审批,并在指定医疗机构使用。

重大传染病防控要强化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有7000多万人口,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区域,也是全国口岸最多的区域,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三地卫生行政部门虽然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但三地的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不同,在疫情信息共享、卫生应急响应、病人救治等方面仍然存在疫情监测标准、通报制度、病人救治转诊、医疗费用支付等衔接不畅的问题。

比如,深圳的疫情信息需通过广东省疾控中心中转,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及卫生局下属卫生署,继而中转至卫生防护中心,链条过于冗长,时效性大打折扣。吴以环建议由三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商统一传染病监测标准和程序,共建传染病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通过平台及时报送疫情监测、预警信息。

吴以环认为,深圳在传染病防治、深港公共卫生合作、基因测序、大数据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比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传染病三级甲等医院,建议依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深建设传染病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临床重大技术攻关。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