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观察 第1期丨初中生做义工“变味”?好初衷还需好落实
2019-10-15 10:4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网观察 第1期丨初中生做义工“变味”?好初衷还需好落实

人工智能朗读:

据报道,深圳初中生自2018年秋季入学起实行的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方案,让“做义工”成了初中生课余生活的标配。实行一年多来,引发家长热议。10月13日,深圳市教育局发表官方声明,称综评结果不计入中考总分,做义工也并不是获得综评分的唯一途径。

评价方案中,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累计24小时及以上”,即可在综合素质档案中获得4分。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作为志愿者之城的深圳,做义工从娃娃抓起,初衷是极好的。志愿者是一个城市健全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传播爱心、传递文明的标尺,也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一举多得。

不过,在落地过程中,却暴露了很多问题,也引发了不少吐槽。比如说,有网友质疑,今年初一新生13万,每人每学期要积满24小时,共计深圳义工工时需求量为600万小时以上,深圳义工联全年可提供总量是70万小时,根本不够。义工岗位,变得空前稀缺,导致家长“起早贪黑”抢名额。也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U站门口排队做义工的孩子“挤破了头”。更有培训机构谋定后动,策划推出收费的游学义工,掏钱一次积满24小时,把义工做成了生意。

面对家长和学生们由于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于10月13日发表《深圳市教育局关于“综评”相关情况的说明》,其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凡是能够提供真实佐证材料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都可录入综评系统”。显然,做义工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并非全部,孩子们还有很多渠道完成这24小时指标,不必起早贪黑抢名额了。显然,这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方案出台之后,切合实际情况,为家长答疑解惑的一次双向对话,也是克服导向异化的有效措施,为原本前瞻性方案迈出的关键一步,留下了理解和提升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家长的焦虑。

回望方案的初衷,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多样化健康发展,在创新实践中发展。要防止义工活动“变味”,还需将形式多样的考核落到实处,让家长和学生吃下“定心丸”。比如,义工岗位“狼多肉少”,学校应和义工联等部门充分沟通,完善义工活动的匹配数值,同时,落实的措施和执行办法仍需进一步细化,做好实际的量化,可要求学校配合试行方案,及时推出配套措施,让家长和学生们有充分预期,让升学焦虑能够“软着陆”。如此,才能做到回归公益的本质,促成素质教育的发展。

(梁煖)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