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编印的《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2020》将在重点社区、各级图书馆、美术馆以及各大书店免费向市民发放。这是一份面向所有市民的有意味的新年礼物。
深圳很早就将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放在与就业、教育、医疗等同样重要的位置。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十分发达,不仅有音乐厅、中心书城、博物馆等硬件一流的大型文化设施,有星罗棋布的社区图书馆、街区自助图书馆,还常年开展诸如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深圳沙滩音乐节等各种高水平的文化服务。
顺着这样一份最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指引,我们可以提前对2020年的深圳公共文化盛景进行一次展望——比如,明年罗湖区图书馆将每周举行两场“静心读书会”,每月举行两场“诗礼传家”“百味书声”;南山图书馆将每周举办“星期五心理健康日”“英语沙龙”“读书沙龙”,每月举办“南山文化讲坛”“跟名师名著”等;宝安图书馆将在每周六、每周日举办“宝图星期讲座”“宝图英语沙龙”。
图书馆之外,遍布全市的众多文化馆、美术馆、艺术中心,也将不断通过高水准的文化艺术活动,提升深圳的文化品牌形象、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比如,深圳音乐厅将在明年6月21日举办菲利普·乔丹与维也纳交响乐团音乐会;7月将举办深圳音乐厅阿卡贝拉音乐节,9月10日将举办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音乐会。
此外,“深圳读书月”“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艺术节”“来深青工文体节”“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创意十二月”等品牌文化活动,以及每周日下午3点的“美丽星期天”,每周一场的“周末剧场”,3月至12月的“剧汇有戏”,9月的“深圳合唱节”,10月至11月的“钢琴音乐节”……这种色香味俱佳的文化“菜单”,令人舌底生津、口齿留香。
对深圳市民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文化福利。进一步说,文化福利并不仅仅意味着对文化需求的满足,不仅仅指向个人的艺术情趣,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种市民权利。市民是否能公平享有文化权利,是否能公平享用文化资源,是否享有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都是决定一个城市文化含量的重要指标。深圳较早就提出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眼界与胸襟。
而市民文化权利实现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文化创新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如这份公共文化服务指引所呈现的,作为一个以创新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城市,深圳的文化创新也一直奔腾不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要求深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先行”与“示范”,深圳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