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1月31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张凡 通讯员林文婕)喧闹的办公室,匆忙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当记者走进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的景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刘峰正坐在电脑前,一边接着电话一边在电脑上录入信息。神情有点疲惫的他抱歉地说:啊,形象是不太好,好些天没刮胡子了。
刘峰是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的医生,主要负责各类疫情的处置工作。出于职业的敏感性,2020年元旦过后,他与科室的同事们就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了。
“传染病的监测及各方数据收集,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每周都会编制疫情周报,在2019年最后一期疫情周报里,我们提到了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刘峰介绍说。“疾病控制工作其实从未松懈,从那时候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不过确实还是没能预估充分,12月初我预定了全家人元宵节出去旅游的机票酒店,当时还想着,春节值完班,就带家里人出去好好放松一下。”
疫情就是命令
1月中旬开始,疫情形势逐渐严峻。所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也都严阵以待。刘峰接到通知,须立即奔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现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对病例的流调,就是要尽量多地掌握病例的活动轨迹、可能接触到的人,判定哪些人是密切接触者,并且对他们进行观察或隔离”刘峰介绍说。“流调是预防控制各类流行病的‘关口’,我们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
在与患者见面时,刘峰不断地在引导他说出具体行程:“请问你是哪天从武汉出发?”“你来的时候,选择的哪种交通出行工具?有没有保留车票?”“当时有没有戴口罩?”“当天有哪些人和你一起来?”经过1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说服和劝导,患者终于道出了来深圳前和到达深圳后的具体经过及其密切接触者。
但了解到详细情况,并不意味着工作就结束了,流调人员还得继续跟踪调查。为了尽快通知密切接触者,减少扩散的可能,刘峰想到了个“笨办法”:去患者曾经出现过的地方,重新走一遍他走过的路调查。当然,找到密切接触者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调查询问,由于很多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了解认识不够,对医学隔离观察心存疑虑,对流调工作不太配合甚至拒绝。面对这些,刘峰每次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他们一起寻找“消失的记忆”……
直面层层危险采集标本
对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后,还有一项既重要又危险的工作就是采样——采集咽拭子标本。
戴口罩、戴帽子、戴护目镜、穿连体防护服、穿鞋套……刘峰打开一个箱子,有条不紊地为记者介绍如何采样。“我们经过仔细询问和初步的诊断,若被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就会进行采样。”刘峰表示,采集标本过程中其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像采集咽拭子过程中,被采样者需张开嘴,我们在将棉签伸到其喉咙深处转一圈进行采集。前几天就遇到一个被采样者,他突然感到不适,出现呕吐的现象。此时感染的风险很大,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都是万分小心。”采集结束后,刘峰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脱掉防护用品,并装入特定的袋子里。“脱比穿更麻烦,因为有可能就附着了病毒,必须小心翼翼。”
“我们的工作,远远没有看到和说到的这么简单。”刘峰表示,从“疑似”到“确诊”,不仅需要疾控部门的层层把关,还是一个信息中转站。“我们的工作量其实很大,人手根本不够用。这项工作要及时上通下达,对分离后的样本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向市疾控中心上报情况,此时,同步向所属的各街道防保所通报情况。待结果确定后,要立即开展下一步跟踪调查……”
战场伉俪携手抗疫
防控疫情的战争打响不久后,刘峰的爱人也加入了这场“战斗”。他们俩商量着把旅游都退了。“那时候政策还不支持免除退票费什么的,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等忙完了我们看看旅游公司能不能协商”。刘峰夫妻二人搭档,他负责“上战场”直接面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他爱人则负责收集整理有关的文件、数据。同为一线人员,他们俩都非常清楚,这份工作是存在被感染的风险的。
“这段时间我确实非常谨慎。因为我家两个孩子四个老人,都是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我每天深夜到家,无论多累都要先认真洗头洗澡洗衣服,才敢进卧室。但即便这么小心,我的小儿子还是在过年的时候发烧了。我老婆急得不行,一个劲地要我倒查,到底有没有可能在哪个环节出现了疏漏。幸好孩子最后确诊是拉肚子,是胃肠道出了问题,全家都松了口气。”刘峰说,自那之后,他有好几次从医院回来,就直接睡在了办公室。“自我隔离嘛!”他语气轻松地说。
采访结束时,刘峰说,“感谢全单位的同事一起不眠不休并肩作战,现在各部门社区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市民的防控意识也非常高,相信疫情一定可以有效控制,到那时候我们家就可以好好地补过这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