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40年来最短篇幅,但意义十分重大,有许多值得解读之处,最大看点就是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在提振经济和为企业纾困上,“两万亿”也非常引人注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去年的财政赤字率是2.8%,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将全部投入到基层,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真金白银”将让利给企业: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等等。
可以说,这些措施非常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受疫情冲击和出于防控需要,国内消费受到抑制、国际需求也在萎缩,很多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没有订单就没有盈收,企业就处于“失血”状态。这些措施就是在为企业“输血”,保住了市场主体,才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除了“两万亿”,报告中提到的“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的措施”更具看点。疫情的发生是一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两万亿”的出台也是为解一时之困;企业不能长期只靠“输血”生存,必需促其“造血”功能的强大。因此,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的措施,才是固本之策。
对政府来说,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最重要的是发挥制度与市场潜能,比如破除市场准入门槛、提升营商环境、平等给予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等。简单说就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扫平约束企业发展的障碍,让“万马自由奔腾、市场一较高低”。这也更受企业欢迎。在2018年举行的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很多深圳企业家最关注的不是和钱相关的利益问题,他们更关心公平竞争的制度设计。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对此着墨很多。比如,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等。
可以说,有些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存在,但如果能借此次危机得到彻底清除,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是比“两万亿”更大的利好。正如报告所言:“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