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

​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诊断专家组首次“把脉问诊”大鹏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条评论立即评论

​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诊断专家组首次“把脉问诊”大鹏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分享

为进一步了解新区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成因,推动精准施策、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从而有效改善新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全力推进大气“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6月18日,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邀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5位专家聚首,共同研讨大鹏新区大气环境质量,为新区大气污染防治问诊把脉。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6月18日讯(通讯员 赵婉婷 )为进一步了解新区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成因,推动精准施策、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从而有效改善新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全力推进大气“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6月18日,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邀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5位专家聚首,共同研讨大鹏新区大气环境质量,为新区大气污染防治问诊把脉。

image.png

此次“问诊把脉”主要以座谈会和现场调研的形式展开。座谈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大鹏新区的基本情况、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主要大气污染源概况。新区以生态立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全市第一,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高达92.2,连续5年全省第一,是深圳的“生态特区”,但近年来,臭氧超标天数逐年上升,已成为制约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新区本地形成臭氧前体物的人为污染源排放量不算高,但臭氧污染情况却日趋严重,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希望专家组能结合大气研究成果对新区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专家组通过分析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大环境,结合对大鹏新区2个大气国控站点和杨梅坑生态监测站点近三年的数据研究,分析了臭氧污染的典型案例,从气压、风向、温度等多方面进行把脉诊断,初步研判影响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包括不利气候条件、外来污染源、本地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等,这些因素对臭氧污染的贡献率和所占比例还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基于研判诊断结果,专家组对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积极应对不利气象天气,迅速反应,及时采取减排措施“削峰”;二是开展部门联动,发挥指挥部、领导小组的力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PM2.5协同减排,加大应急减排力度,加强机动车管控、船舶管控、工业vocs管控、扬尘管控;三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及时跟进市生态环境局统一部署;四是进一步精细化诊断,专家组定期开展现场巡查考察,对口帮扶新区臭氧治理工作,新区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构建污染源清单大地图,通过科技力量攻关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专家组一行先是实地调研了新区杨梅坑生态监测中心站,现场参观了杨梅坑生态站点空气质量背景站点,观看监测系统演示,详细了解了大气监测数据、数据运用情况。

接着,专家组先后调研了南澳、葵涌2个国控站点,在南澳站点,通过无人机对南澳国控站点附近环境进行了数据遥测,据了解,将无人机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可以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与局限,能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专家组表示,新区需加强两个国控站点的监控,充分发挥监测资源优势,加强科研应用,为新区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撑。

此次“把脉问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贯彻落实《深圳市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方案》的具体行动和主要举措、积极探索,下一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将继续密切联系帮扶专家诊断组,真正发挥好“包点诊断”攻关攻坚技术支撑的作用,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守护大鹏蓝。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