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陈琳君)日前,在东源县船塘镇主固村秀珍菇产业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将菌棒小心翼翼地移进栽培基地,一排排比肩而立的菌架已载满菌袋,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大棚内。“这个季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秀珍菇生长。”村民罗飞叠一边熟练地摆置手中的菌棒,一边向记者介绍。
作为盐田区对口扶贫村,近年来,在统筹落实各项扶贫举措的基础上,主固村紧盯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产业扶贫的带动力和实效性,确保低收入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截至目前,主固村已建成万绿香丝苗米项目、绿源腐竹厂加工项目、秀珍菇栽培合作社项目共3个农业特色产业。
“我们围绕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特色扶贫产业,进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是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驻村第一书记陈晓光介绍,目前,主固村共有3个扶贫产业项目,分别是米厂、腐竹厂和秀珍菇栽培基地,其中,腐竹厂和秀珍菇栽培基地是主固村原肉蛇养殖产业的转产项目。“这三个项目,被村民统称之为‘火锅产业’。”
说起“火锅产业”的由来,陈晓光告诉记者,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疫情期间,主固村的党员群众日以继夜在3个村口值班,守卫村庄的平安。期间,有热心乡贤纷纷解囊,送来现金、方便面、丝苗米、矿泉水等,助力抗疫。时值寒冬,为了给大家提神取暖,村干部临时起意,在值守点支起一口大锅,搭建起简易版“深夜食堂”。铁锅下,柴火旺盛;铁锅里,鲜虾、香菇、腐竹等食材在白粥里翻滚,不断飘散出柴火烹煮新鲜食材的香味,疫情带来的不安、困倦和各种烦恼瞬间被美食驱赶而空。这段特别的经历,让参与值守的党员、滞留农村的外出务工者、贫困户和扶贫干部的心连在了一起。“自那时起,村里就种下了发展‘火锅产业’的想法。”
特色养殖项目稳定转产
两大扶贫项目实现良性运转
据悉,肉蛇养殖曾是主固村主打产业,也是当地不少贫困户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以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养蛇产业被紧急“叫停”。“具体到我们村,一个养蛇产业涉及到了村集体、贫困户、投资方、技术工人等多方利益诉求。”为了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另寻谋生出路,依托盐田区专项转产资金支持,主固村扶贫工作小组在迅速关停蛇场、合理补偿村民损失后,通过征求贫困户个人意愿,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谋划新的产业,想方设法为失业贫困户“再择业”提供选择和便利。经过一番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多轮村民意见征集,秀珍菇栽培和腐竹加工2个候选产业项目被正式“提上日程”。
项目定好了,产业基地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中,就当大家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新问题又来了——村里没有真正懂栽植技术的人才。犯愁之际,陈晓光忽然想起自己老家——世界长寿之乡蕉岭县,有一家专业菌类栽培公司,这几年可谓做得有声有色。在辗转与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后,陈晓光当即带着村两委的年轻干部奔赴梅州市蕉岭县“取经”,通过参观菌种研发实验室、菌包机械化生产、无菌接种流水线、恒温恒湿养菌室等现代化基础设施,走访当地村民,听取他们栽培管理食用菌的经验,通过建立技术协作,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很快迎刃而解。
作为承包人之一,朱镜通、罗飞叠夫妇原本为村里蛇场养殖户,由于子女较多,为村里贫困户,为了养活家中7口人,平日里除了养蛇外,夫妻俩还在船塘镇收废品、做水泥工。即便如此,夫妻俩每月各项收入加起来也仅5000元。蛇厂关停后,听说村里要发展秀珍菇产业,罗飞叠第一时间报了名。每次技术人员来村教授技术,她都第一个到场学习观摩。为了节省秀珍菇菌棒架设的竹条费用,罗飞叠还专门上山砍了竹子制成专门规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勤劳,换来生活的新天地。”如今,罗飞叠如愿承包了村里2个秀珍菇大棚,基地里常常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
“目前,扶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要逐步从建档立卡户的脱贫转向全村村民的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这其中,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陈晓光介绍,主固村的秀珍菇产业是东源县仅有的村集体自主产业,主要采取“租金分红+承包激励+劳务合作”的模式进行管理。目前,秀珍菇产业基地共有8个大棚,由2个贫困户家庭和蛇场原技术员共同管理,总投入为112.3万元,其中东源县转产资金24万,盐田区帮扶资金86.3万,贫困户自筹资金2万(由村集体预付)。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村的“土法栽培”,主固村选择的是一条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我们直接从合作的技术公司购买已经接种好的菌棒,贫困户只需投入劳动力进行适时喷水和采摘,大大降低了技术风险。”这种专业公司负责上游技术支持、贫困户负责中间管理和劳动、村集体负责下游销售的方式,市场化程度更高,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在专业的技术支持下,我们购买的菌棒每斤产量大约是其他村的2倍,按照市场批发价5-8元/斤计算,主固村秀珍菇项目年产值预计为150万元。”谈起秀珍菇产业未来发展前景,陈晓光充满信心。
除了秀珍菇栽培基地外,腐竹厂是主固村另一个转产产业项目。陈晓光介绍,客家地区一直有制作腐竹的传统,转产之初,村里结合贫困户意愿和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形,支持主固村发展腐竹产业。利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拆掉了贫困户朱华锋房屋旁的废弃养猪场,腾出一块空地。“一拆一立”既解决了“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又协调了产业用地。短短3个月,一座现代化的腐竹加工厂就拔地而起,投入生产。
驻村干部“牵线搭桥”
多举措畅通扶贫产品销路
“做腐竹本是辛苦的营生,要起早贪黑,但华锋夫妇没有抱怨过,每次接到订单后,都是一头扎入生产。”陈晓光介绍说,由于腐竹厂以东江源水、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古法工艺配合现代设备精制原浆腐竹,生产的腐竹不添加任何食品色素及添加剂,纯香自然,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村里开始向亲朋好友赠送、推广主固村的原浆腐竹,我也把产品带到了深圳。没多久,村书记就笑着反馈,他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排队订购腐竹的。”
事实上,驻村扶贫工作组对于扶贫产业的谋划,并不止于此。为了把村里的秀珍菇卖出更好的价钱,陈晓光多次带着村干部外出“找市场”“拓销路”。惠州海吉星市场、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一处接着一处走、一个档铺挨着一个档铺地推介,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几个村干部专程从河源赶来推销扶贫产品,有档主表示愿意到村里实地参观,帮忙销售。东源县扶贫局也积极助力“秀珍菇项目”,表示会投入2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主固村距离汕昆高速船塘出口仅10分钟车程,从村里出发,到惠州市场只要2小时,到深圳海吉星3小时,利于生鲜农产品的快速运输。”陈晓光说,由于对气候、水质的特别要求,主固村所在的河源市也是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最近的食用菌生产地之一,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特别适合未来打造食用菌“菜篮子”。
今年,为促进消费扶贫,陈晓光又主动联系上深圳高速广告公司,为主固村的主打扶贫产品——“万绿香丝苗米”争取到为期3个月的沿海惠深高速免费广告位;接洽现代农业生鲜电商,将新鲜大米从河源农场直接送到深圳市民的餐桌上;推介丝苗米参加“绿水青山金盆地 东源好货在等你”电商公益直播活动,让企业负责人与网红“乡村胡子哥”面对面一起推介主固好米。
“目前,村里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长效稳定的产业项目户数达27户,占比100%。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35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4492元。”陈晓光说,这些项目相对野生动物饲养,更加绿色环保,不但具有商业意义和社会意义,且有很大的环境意义。接下来,村里计划结合地域特色,利用河源高铁即将开通的契机,进一步推出“垂钓、亲子采摘、腐竹制作、火锅烹饪”等休闲观光体验项目,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