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李慧 郭含笑)一袭最美“橙”色衣,成为了大街小巷最靓丽的风景线,即使每天晨兴夜寐,但他们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为了城市的清洁,默默奉献,风雨无阻。10月26日是广东省第27届环卫工人节,罗湖用科技创新关爱环卫工人,当天早上,智能环卫机器人亮相罗湖区长岭村地埋式垃圾站,为环卫工人“减负”,在智能环卫机器人的帮助下,垃圾站清运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大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
解放一人“重担”
效率提升10%左右
随着环卫清运车开进地埋式垃圾站,智能环卫机器人便开始了“重量级”的工作。常规的环卫清运车一车可以装载约10个660升垃圾桶,每个660升垃圾桶满载都有300公斤左右。传统方式是由环卫工人人工进行垃圾桶的装卸、倾倒和清洗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倾倒300公斤左右的垃圾也非常辛苦。现在机器人由来帮助他们分担这份“重担”,无疑是科技创新给环卫工人在节日送上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在罗湖从事环卫工作近20年的黄东阶表示,机器人的使用首先让环卫工人的安全有了保障,一次性运输大重量的垃圾,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少,机器人的引用大大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其次是减少了人力,本来垃圾站清运流程是需要两个人完成的,一个是司机,一个则负责装卸、倾倒等工作,现在有了机器人之后,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即可,其余工作则由机器人分担。
据悉,罗湖区长岭村地埋式垃圾站是广东首座地埋式垃圾站,在今年6月便开始投入使用,地埋式垃圾站不但从视觉上与传统垃圾站完全不同,还极大地减少了臭味和噪音等二次污染,让垃圾站更友好地为居民服务。
“今天10月26号是环卫工人节,我们打造了一款智能环卫管家来服务于我们的环卫工人,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在这个闻不到味道,看不到垃圾的收集站点里面实现整体的无人化,缓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和改善工作环境。”设备研发单位迈睿环境研发总监王晓斌介绍,目前来说,智能环卫机器人机器人从垃圾小车过来再到从车上面接收垃圾,然后进行清运再还回到垃圾桶,完成一套流程差不多需要两分多钟,跟普通的人工对比,效率提升了10%左右。“未来我们希望整个的流程清运时间控制在一分半,甚至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从智能化到智慧化
罗湖为建设城市智慧环卫助力
当环卫清运车停入指定位置、放下车上的挡板后,机器人自动前往清运车位置,将满载的660升垃圾桶从清运车上卸下,自动雷达规划行走路径路线,前往地埋站内的翻料器。现场可见,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会对垃圾桶进行重量信息采集,翻料器在接收到垃圾桶后就开始自动翻料。翻料完成后,机器人自动取回垃圾桶送往清洗区,由环卫工人清洗完成后装车。
“智能环卫机器人在对清运车进出频次和垃圾桶重量识别记录后,能够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所在的垃圾站的运维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更合理的清运规划。”王晓斌介绍,地埋式垃圾站的数据会被记录在云物联管理平台,支持各节点数据收集、分析处理。
在这个闻不到味道,看不到垃圾的收集站点,记者看到,目前长岭村地埋式垃圾站已经安装了许多智能硬件,不仅设置了温度监控系统、车辆过来的门禁系统、360度的防卫的监控系统,还有站内的味道、噪音、粉尘等的监控系统。对未来垃圾地埋站的发展方向,王晓斌透露:“此次通过机器人的引入,是希望把我们目前的地埋式垃圾站,把它从智能化提升到真正的智慧化,通过地面的智慧化,把垃圾的收集、储存、运输整个链条打通,为居民构造成一道智慧防卫体系。”
据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介绍,罗湖区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对垃圾站清运系统进行智慧化、无人化、物联化和远程化的全面升级,为城市提供从前端收集到清运中转的垃圾收储全场景智慧方案,通过先进的科技与理念,为建设城市智慧环卫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