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心理咨询师 史铀
我是今年“5.21”疫情时来到雅园驿站的。但雅园驿站去年4月17日就建立了。
今年6月13日,有一对从湖南回深圳的姐妹,入住到了雅园驿站。她们之前因父亲病危姐妹俩一起回了湖南老家,因为是密接者,所以她们回到湖南就被隔离了,在返回深圳后又立刻被送到驿站再次隔离。在那样的情境之下,她们的情绪很崩溃,刚住进来的时候,哭得泣不成声。
入住当天,长途路程带来的身体疲惫感,加上面临二次隔离,致使她们情绪很不好,于是就表现得非常反抗,对抗疫防控的隔离政策不能理解。
起初,妹妹提出想和姐姐一起住,姐妹俩可以相互照应,但是抗疫防控的政策规定是不允许同住的。于是,我们就向她们解释,解除她们的顾虑,“你们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现在的是出于大家的安全考虑,并不是为难你们。不要担心,我们这里24小时有值班人员,也有值班电话,外面还有安保巡逻,天天都会查房,有医护人员也有心理组的人员,有什么需求或者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叫我们……”经过我们的耐心安抚后,慢慢地,她们的情绪也有所缓和了。
还记得,每次查房的时候,门一关、眉头一皱,就是妹妹刚来时候的状态,因为她拒绝交流,于是我们就只能打电话回访,了解她的情况,问问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睡眠饮食如何等。我们的诚恳也许打动了她吧,渐渐地,她也开始接纳我们了,还会主动和我们倾诉她的烦恼,虽然我们已经告诉了她们隔离时长,但每一次查房她仍然会问“什么时候能让我们走?什么时候能让我们走?”作为医生,我们还是会不厌其烦地耐着心和她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我们再去反馈,尽早疏通,让你们早日回家。”
妹妹告诉我们,她在深圳还有个10岁大的孩子,6月20日是孩子的生日,希望能早点出去给孩子过上生日。我们一边对她解释当时的政策,一边向上级积极反馈妹妹的情况。最后,在符合当时疫情防控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姐妹俩在酒店隔离满7天后,6月19日结束隔离了。离开驿站时,她们非常高兴,走的时候还给我们留了封感谢信。
隔离不隔爱,作为心理医生,我们的工作就是多一点倾听,多一点安抚,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在严格执行政策的情况下,保持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去理解这些被隔离的人员。
整理:深圳新闻网记者 李慧 彭桂红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结束语
深圳市罗湖区开设健康驿站,铸就疫情钢铁防线。一年多来,成千上万的人员来了又离开健康驿站,沉淀的是记忆,留下的却是他们曾经彼此共同抗疫的痕迹。
深圳新闻网记者用1个多月的时间采写了10个罗湖健康驿站的10篇故事,自7月12日起进行《抗疫“驿”线|这里是罗湖驿站》系列报道。篇章从安心驿站开启,从雅园驿站结束,以驿站工作人员讲述的方式,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他们经历的一年多来的日日夜夜。今天是最后一篇故事讲述,至此,10篇驿站故事系列报道结束。
每一场特殊战斗,都有一批逆行的勇士;每一次生命搏斗,都是一群无畏的战士在守护。
防控第一线,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没有军号和硝烟,却行走在危险的边缘;没有刀枪和利剑,却捍卫生命的尊严。他们的精准服务筑牢疫情防控墙,他们的细致关怀搭建起“温暖牌”健康驿站。每一次穿上防护服,他们将最挺拔的身板奉献给大家。防护镜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最美的容颜。他们用坚如磐石的双肩,践行着铿锵有力的誓言。
扶危渡厄是仁者的担当,疫情之下有使命在召唤。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罗湖健康驿站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日夜坚守,枕戈待旦,心系群众,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用自己切切实实的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