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21日讯(记者 李慧)“近日,梧桐国际公寓、兴亿时尚公寓等10个项目共820套公租房,正在面向轮候库认租选房,820户家庭即将实现‘安居梦’,这是今年罗湖区推出的第二批公租房,这样的选房活动,在罗湖区每年都要举办3到4次”……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如是说道。
住房为民生之要,安居为发展之本。7月21日,罗湖举行“双周发布”住房保障专场,揭秘罗湖如何筑造民生幸福家园。
“十四五”期间,罗湖区预计供应公共住房不低于2.5万套
未来,一大批尽享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优质环境资源,以及交通、教育、医疗、文体、智慧绿色社区等配套完备的公共住房2025年即将建成。
据悉,“十四五”期间,罗湖区预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低于2.9万套(间),供应公共住房不低于2.5万套。
仅在2021年,罗湖区新开工建设公共住房3963套,筹集9379套,基本建成722套,供应3636套,迎来了“十四五”开门红。市场规模化租赁的湾涛时代公馆、梧桐国际公寓、新世界大厦、招商盛世广场等项目已陆续为户籍轮候家庭、新扎根罗湖的各类人才提供了住房保障,最大限度为辖区公共住房建设获得发展空间。
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
颇具代表项目,罗湖区湖贝A4地块城市更新配建公共住房项目,位于罗湖区核心地带湖贝路与乐园路交汇处,紧邻深南大道,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多条地铁、公交线交汇,优质教育、医疗、商业、休闲、文化资源环绕,“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十足,项目2020年5月已开工,计划2025年8月交付。
罗湖区独树村、翠园华府等城市更新配建公共住房项目均已开工,计划2023年即可交付,莲塘冠深地块项目预计下个月开工,2025年10月交付。罗湖区水围村、蔡屋围城市更新单元14-01地块配建公共住房,均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而提供公共住房最多的是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有近5000套。2021年12月10日开工的船步街片区旧住宅区拆除重建项目,已列入深圳市“十四五”住房发展大型安居社区项目预选库。这些公共住房项目未来将打造成为设计科学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现代化人居环境示范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和“绿色生态型社区”。
“住房+补贴”双重保障,助力人才安居获得感成色更足
罗湖作为深圳的最早建成区,历经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常住人口超百万、城区功能完备的高密度城区。
面对土地资源紧缺困境,过去5年,罗湖通过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市场规模化租赁等多渠道建设和筹集公共住房34862套,供应10972套。同时,罗湖实施了住房和货币补贴并行的“双轨保障”,这一举措既灵活解决了企业人才安居难题,又突破了房源筹集困难的瓶颈。持续保障了一批又一批落户罗湖的高层次人才、重点企业人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市民、新青年来罗湖创业发展。
目前,罗湖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已初具规模,“住房+补贴”双重灵活保障助力人才安居获得感成色更足。
在保障重点企业上,规模化租赁的万科泊寓、招商开元、深业泰富等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社会存量项目住房,按照“拎包入住”标准逐年满足辖区重点企业住房需求,截至2022年6月,面向443家企业配租人才住房5934套。
此外,对纳入名录的辖区重点企业,以及红岭新兴产业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口岸经济带三个产业带企业提供人才住房保障,发放企业人才住房货币补贴。至今已连续六年发放企业人才住房货币补贴1.18亿元,保障了342家企业的7548位人才。
在保障教育、医疗等高层次人才上,全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到罗湖创新创业和从事教育、医疗工作。保障产业高层次人才40余人,面向罗湖教育领域人才配租503套人才住房,面向罗湖医院集团配租218套人才住房。
在保障企业人才的同时,罗湖区以问题为导向,加大建设筹集力度,大量提供房源面向轮候库家庭配租,纾解罗湖轮候库家庭住房需求压力。对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通过发放廉租补贴和实物配租应保尽保。对于有迫切住房需求的特困、优抚等困难家庭,给予重点优先解决保障。
罗湖持续发力,做好企业人才住房保障工作
下一步,罗湖区在“筑巢引凤”方面将持续发力,将全面推进“产业引领、服务升级”,贯彻落实“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的战略部署,做好企业人才住房保障工作。
优化政策,惠及更多企业人才。修订企业人才住房配额表和上限表。结合产业发展,进一步细化和丰富行业类别设置。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住房安居服务申请指南,为集聚罗湖创新型人才筹备了更加丰厚的大礼包。
加大力度,推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推进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供应。强化政企合作,通过与长租公寓、股份公司合作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积极盘活社会存量住房,坚持补租扩大政策红利。向来我区创新创业的新市民、青年人才、无房大学生适度倾斜。
科技创新,打造人才住房一站式服务体系。利用智慧化手段“管住”并“用好”人才住房。探索建立人才住房申报系统,实现需求申报、审核、分配“一平台协同、一网通办”,减少企业“跑腿办公”,优化“指尖政务”。将创新数字赋能,普及指尖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