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湖>

八一特辑丨活跃在基层一线发挥余热 他们是万千退伍军人的缩影

条评论立即评论

八一特辑丨活跃在基层一线发挥余热 他们是万千退伍军人的缩影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多年来,这群退伍军人秉承着“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先后参与城市文明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活动,脱下军装后,他们换了一种身份,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发挥余热。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日讯(记者 刘嘉敏 谢秋平)“社区一号召,我马上就来了!”“只要身体还能动,只要社会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是社区工作人员,不是医护人员,却一直活跃在基层一线。疫情防控之际,在核酸检测现场,他们穿着蓝色防护服,有序指引着居民扫码排队;创建文明城市之际,他们穿着红色义工服,在街道上扫垃圾、派传单、讲文明。肩膀上统一佩戴着“退役军人”的臂章,他们是义工,也是曾经受人敬仰的军人。


从学生到军人再到义工

他在疫情防控一线不分昼夜

每到下午4点,罗湖区翠竹街道龙屋小区的篮球场上,都有陆陆续续迎来做核酸的居民,而李任平,则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达现场准备,每日如此,风雨无阻。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将“翠竹街道退役军人”的臂章戴上,鲜红的党员徽章别在胸前,李任平就开始站在核酸检测点卡口前,指引做核酸的居民扫码、亮码,维持秩序。

李任平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已经73岁的他,一直坚持在翠竹辖区各个核酸采集点开展义工服务。“请扫码打卡场所点,出示核酸检测报告,间隔一米排队。”疫情以来,李任平坚持每天报名义工服务,只要看到有需要的工作,就积极主动报名,疫情这几年,翠竹街道的核酸检测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我19岁的时候就入伍了,那时候刚刚从学校毕业,加上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军人,所以就义无反顾地参军了。”刚刚脱下学生服的李任平,就穿上的军装,从学生到军人的转变,让李任平感觉很骄傲。军旅生涯很快乐,也很艰苦,进入部队后,李任平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每一分钟都排满了训练和行程,紧凑忙碌的军队生活,让李任平逐渐培养了军人的毅力与担当。

当了两年的义务兵后,李任平就退伍了。距离退役已经50多年光景,但李任平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初入伍的师团连营编号,那段军人的日子,让李任平记忆深刻。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李任平一直保持着军人的魂魄,作风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能完成的要做到最好,不能完成的也要尽可能完成。“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应该说,所有的退伍军人都有同样的特性。”李任平说。


“凡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站出来。”在疫情防控初期,李任平就开始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不分昼夜、不论艰苦。尽管只能做一些帮忙维持秩序、引导居民扫码的活儿,李任平依然觉得很有意义,“再小的工作,也要有人去做,只要我能做的事,我就会努力去做,能为社会多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贡献。”也许,这就是军人的本色。

报名永远是最积极的一位

他是创文行动随叫随到的“优秀替补”

在东湖路红绿灯路口处,崔广男挺直地站在红绿灯路口,一手扬着“文明出行、从我做起”的旗帜,一手引导着群众有序通过马路,遇到不文明的行为,崔广男会及时劝导。30多度的烈日下,他就这么一直站了3个小时,汗珠从他额头涌起,滴落在红色的义工服上。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大家都叫我男哥。”今年4月,崔广南加入义工队伍,短短数月的时间,他将义工服务时长“刷到”超过300小时。每天在义工微信群中,队长会在群里统计义工服务报名情况,崔广南永远是最积极的一位。有空的时候,崔广南一天会报三、四班义工服务,有时候在非服务时段,他也会出现在社区工作站“待命”,他认为,只要人在社区,总有他能帮上忙的地方。


义工服务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工作。近年来,深圳每年都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大街小巷创文氛围浓厚。崔广南看到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下沉,以身作则,上街打扫,感觉他们很辛苦,也想加入他们。“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感觉义不容辞。”后来,义工服务就成为崔广南日常坚持的一份“工作”。他认为,做一名义工,能够在社会中很好地展现退伍军人形象,换一个身份,也能更好地服务大众。

上个月刚刚办理了退休的崔广南,在原本的退休计划里,应该是四处旅游、感受生活。而今,他却成为社区工作站随叫随到的“优秀替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接到社区的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我是一名军人时候,我在部队的作用就是保家卫国,当我是一名群众的时候,我在社会的作用就是发挥余热。”崔广南说。


像李任平、崔广南这样的退伍军人,多年来坚持在基层一线永葆军人本色。多年来,这群退伍军人秉承着“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先后参与城市文明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活动,脱下军装后,他们换了一种身份,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发挥余热。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