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林良展:转变思维方式,赢取价值人生
2023-05-11 11:21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师说 | 林良展:转变思维方式,赢取价值人生

开云官方注册_开云(中国)

转变思维方式,赢取价值人生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林良展

(中学正高级教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孩子们:

再过20多天,我们将迎来人生奋斗路上的又一次大挑战。身处新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这是一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创”时代:为人民创造更多幸福,为民族创新更高发展,为人类创设更美好未来,努力让“创”成为人生的底色,赢取有价值的人生。

2023年高考是广东实施新教材以来的首次高考,突出以德为先,更加聚焦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检验,更加重视考查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结合力度,考查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而言,新高考备考其实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最后阶段,我们尝试用新的思维去思考和实践,可大有裨益。

一、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你们是否感觉到,单纯强调题海战术,追求唯一标准答案、过度使用固定答题模板的备考方式已经达不到理想效果?其实,新高考考查的是在复杂性、综合性强的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囫囵吞枣的方式是难以拿高分的。

如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读懂真实情境。无情境不成题,“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题目往往会以充分体现核心价值的问题情境承载考查内容。按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不同去划分,情境一般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生活实践情境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需要我们运用所学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例如重构原有设计,提升办事质量);学习探索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方式,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没有唯一答案,但是有不唯一的正确答案,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开放性,做到有效评价我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情境在题干中呈现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应景式”,即仅仅作为背景式材料呈现,虽然有助于我们更容易理解题目的内涵外延,但与直接解决问题关系不大,可以快速浏览;二是“实境式”,即我们必须要认真理解题干的情境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必备知识才能解决问题。

其次,理解问题设计。设问一般体现三重性,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认知和理解都在题目本身上;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的阶段,透过文字和符号理解背后蕴含的故事、道理、意义,在题目的基础上考查我们的理解和见解;三是“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即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后期的理解性记忆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按四个层次进行,分别是直接复述、联系复述、迁移运用和自己提出新问题,这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从做题到做人做事

孩子们,新时代有新使命,新使命有新担当,新时代的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所以,新高考会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等六方面进行设计考查题目,通过解答承载着考查价值观和思维品质的问题,引导我们养成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崇尚劳动的品质,从而促进我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如何深入理解?一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考查。以语文、历史等学科为例,理解“富强”时,可以联系古代中国盛世时期的成就、近代中国如何为了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目标而奋斗的过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发展的借鉴;现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及成果。又如理解“和谐”时,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间不同力量的和谐等,可以是古代的和谐思想(例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近现代的妥协思维,近现代外交思想(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运动与中国不结盟政策等)等。二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解答问题。首先,学会用唯物史观去解决问题。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只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才能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道,这里的唯物史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突出物质、生产力、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等的第一性,突出人民群众是文明的创造者等。其次,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为指导,即使面对繁烦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做到有效思考和解答,例如用“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就可以理解在2022年高考中各套英语试题的语篇中包含的山区支教、烹饪、做家务等信息,涉及的多种工作场景,引导我们形成劳动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劳动精神。三是用新的成才观看待新高考,科学的高考观其实就是新的成才观,高考不是终点,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养成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的品质,在人人可成才的新时代努力进取,让自己人生更有价值。

三、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孩子们,在复杂的情境下要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系统观和综合观,才能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而在未来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能够迎刃而解。

新高考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重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性考查,我们如何应对?一是用系统观重构点线面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点观,必备知识的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体知识网络之中,时间越短越要加强系统观,减少碎片化,实现“断舍离”,达到高效复习的效果。二是用融合观理解学科考点,寻找学科与学科的衔接点。例如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紧密相连,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网络;基础知识内容之间、模块内容之间、学科内容之间也应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因为高考命题时会从研究对象或事物的整体性、完整性出发,不仅要从学科内容上进行融合,突显对复合能力的要求,也要在试题呈现形式上丰富多样,对我们的素质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查。例如,涉及到某工厂选址的地理学科试题或政治学科试题,就要综合考虑气候特点、环境保护、地方资源、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学、政治等不同学科的内容,体现了高考在核心价值引领下对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的全方位考查。又如,英语试题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情境,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描述全球温度的变化,并表达观察结果,这不仅要考查英语写作能力,而且考查了观察图表、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用发展观分析热点问题。大多热点问题往往体现出长时段性,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例如2023年的热点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5周年,然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每年都是考查的热点问题;又如有关人工智能的问题,要分析其起源、原理、现状和影响;又如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热点问题,要理解有关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看法,分析其原因,并选择赞成的观点进行说明;还如围绕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热点,不仅仅要理解青蒿素,而且要理解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研制和分子结构的相关问题。等等。

四、从专题式记忆到主题式理解

何谓专题和主题?简而言之,专题是知识和问题汇总的简单提炼,主题是有思想引领的话题,是对问题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提炼。例如历史世界博览会定的主题,有“通过理解走向和平、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给养地球:生命的来源”等,均是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的正能量的主题。新高考在强调价值引领的基础上关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例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我们进行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我们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一是要将繁杂的考点内容主题化,把现象价值化,把复杂简洁化,把隐晦鲜明化,把抽象具体化,例如数学题怎么考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青春活动”这个主题?英语题怎么考查“双减让学习更有质量”?二是将有意义的主题题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治理、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主题整理相关题目进行集中训练,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将教材目录大单元和主题化,在有限的时间里回归教材,最有效的做法是要梳理教材目录,理清一级目录与二级目录之间、一级目录与一级目录之间的单元逻辑内涵,提炼大单元的主题,可以进一步打破必备知识的孤岛,强化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达到打通“任督”二脉的功效。

祝你们成功!

你们的老师 林良展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立场。)


[编辑: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