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破题之钥、治理之基。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必须着眼于发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先行示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重任在肩,必须奋发有为、实干笃行。回望极不平凡的来路,眺望先行示范的前路,以迎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定扛起先行示范区建设主体责任,深圳上上下下一定能够勇当新时代的攀登者。
深圳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注定是一次政治性很强,前瞻要求很高,工作系统性延续性特征鲜明的全会,所以用“镌刻”一词形容就比较贴切。
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信心百倍、志在必得。信心和底气,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来自于党中央的关怀厚爱,来自于举全省之力的强力支持。
在此次大会上,市委书记化身“招商专员”,代表深圳向全球优秀企业抛出橄榄枝,展现出了满满的合作诚意,以及对符合深圳未来发展定位的好企业、好项目的深切渴求。
这次大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而是部署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优化城市空间的执行大会和战略投资大会。
一个伟大的城市必有其独特的艺术氛围、艺术创造和艺术积累。六位名家有的是已成名来深,有的开疆拓土建新功育新人,为城市文艺创造形成积累。市委市政府长期持续推动文化文艺建设。向名家致敬,全方位宣传推广名家是一个新的宣示,体现了先行示范区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深圳要聚焦创新链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打造一个生机勃勃、葱茏繁茂的创新生态雨林,让全社会的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深圳已经做好准备,“打开数字世界新空间,增强数字经济新动能,拓展数字生活新内涵,努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减税降费,既体现了着眼长远的谋划,也体现了脚踏实地的行动。近年来,深圳陆续推出一系列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座诗意栖居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人与环境和谐、融洽的城市,是一座水清岸绿、碧波荡漾的城市。
文化惠民,是深圳文化发展不变的初心。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百姓的满意度、获得感考虑进去,实现有品质的创意生活。
作为继前海之后的又一个深港合作重大平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要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产业优势与香港国际前沿的基础研究实力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全力打造立足粤港澳和面向国际的科技创新合作综合性平台、开放协同创新的战略枢纽、政策制度创新的试验区。
开放是创新的活力之源。本届高交会凸显开放合作的特点,4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68个境外团组将参展,参展国家数量创历史新高。
40岁的深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上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方式突破前进的,是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为精神底色的!
本届智博会以“智能改变未来、产业促进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智能制造领域的优质企业、前沿技术和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扩大与海内外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规模,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市场、技术、产品、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带动深圳建设集设计、研发、工艺制造、物流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基地。
深圳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深圳要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着力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以先行示范带发展,以点带面、辐射全国,为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提供典型引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深圳要不断为创新创造优良的制度环境。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
经济增长不是喊出来的,需要具体产业项目落地的实实在在。深圳拿出3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产业用地,表明深圳已经完成了一些结构性工作,即将在全球招商上有更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