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为鸟儿建“别墅”

2019-12-15 09:17来源:新华网

  罗康在哀牢山的松树林里查看上一批人工巢箱的鸟类入住情况(12月12日摄)。  31岁的罗康是云南省澜沧县人,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已有8年时间。作为中科院鸟类繁殖学的在读博士,罗康离开城市,一头扎进哀牢山深处,以森林为家,与鸟儿为伴。 罗康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松林内天然树洞很少,导致食虫鸟类(主要为洞巢鸟)的繁衍与生存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查阅大量资料后,他决定学习西方国家应用比较广泛、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人工巢箱,为这些鸟儿搭建“别墅”。 目前,罗康已安置人工鸟巢500余个,共有远东山雀、绿背山雀、黄颊山雀等7种鸟类入住,总体入住率约25%。他还在部分人工巢箱里装上摄像头,用于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 “通过对人工鸟巢里的视频录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入住鸟类以松毛虫喂食幼鸟的比例非常高。”罗康表示,安置人工鸟巢不仅能帮助鸟类在森林中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也能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明年一月底前,他将再安置500个人工巢箱。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罗康2018年在哀牢山的松树林里安装的人工鸟巢(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拼版照片:罗康在人工巢箱里安装的录像设备拍摄到鸟类在以松毛虫喂食幼鸟(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哀牢山一景(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罗康(右)和同事准备在哀牢山的松树林里安装人工鸟巢(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罗康在哀牢山的松树林里观测鸟类(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罗康(上)在哀牢山的松树林里安装人工鸟巢(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罗康在哀牢山的松树林里安装人工鸟巢(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罗康在新做好的人工鸟巢底部写下编号(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