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检修期间拍摄)。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月8日拍摄的阳光下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中图为1月8日拍摄的落日余晖中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下图为1月9日拍摄的晨曦中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1月9日,工作人员对FAST反射面板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1月11日,专家学者对“中国天眼”进行考察(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1月8日,月光下的“中国天眼”全景(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1月11日,专家学者对“中国天眼”进行考察(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1月11日,专家学者对“中国天眼”进行考察(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1月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馈源舱(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1月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反射面板(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1月9日拍摄的FAST反射面板(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1月8日,夜色中的“中国天眼”全景(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1月11日,专家学者对“中国天眼”进行考察(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相关链接
“中国天眼”:已发现93颗新脉冲星
8月2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检修期间拍摄)。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投入使用近三年,现已经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30日凌晨,工作人员在“中国天眼”总控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8日,工作人员在“中国天眼”内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30日凌晨,工作人员在“中国天眼”总控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8日拍摄的不同光线环境下的“中国天眼”(拼版照片,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相关链接探访“中国天眼”的日常“体检”
8月28日,工作人员在对FAST进行检修。近日,工作人员对“中国天眼”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给“天眼”进行全面“体检”。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即将迎来落成三周年。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8日,工作人员在引导FAST馈源舱下降以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8日,工作人员在对FAST反射面板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9日,工作人员在对FAST反射面板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8日,工作人员在对FAST反射面板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8日,工作人员在FAST馈源舱内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相关链接“中国天眼”的昼与夜
8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呈现出别样的美丽。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即将迎来落成三周年。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2018年9月10日无人机拍摄“中国天眼”全景。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拍摄的落日余晖中的“中国天眼”。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拍摄的星空下的“中国天眼”。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图。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8月27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