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2020年01月13日讯 (记者詹钰叶)1月还未过半,多家公募基金就发布了近百条有关基金经理变更的人事调整公告。去年为公募收益大年,可全年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多达240名,创下2015年来的纪录。业内人士称,一方面是因为业内优秀人才供不应求,公募之间互相挖角引发基金经理跳槽;另外,末位淘汰制一直存在,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会被要求“下课”。
今年刚开年,东吴基金、国联安基金、金元顺基金等公募陆续发布了近百条公告,宣布变更基金经理,其中包括基金经理的调岗、离职与增聘。从业绩看,以上离职基金经理中,有业绩显著不佳的,其近两年管理的5只产品中,仅1只在其任职期间收益为正。
去年尽管A股大幅反弹,但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却创下2015年来的新高。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共有来自近百家基金公司、约240名基金经理离职,也就是说每3天就有约2名基金经理离职;而2016~2018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194、170与163名。
业绩压力是导致基金经理变更的影响因素之一。有16家公募去年离职基金经理的数量超过5名;有一家基金公司的离职基金经理中,仅一名在其任职期间取得了正回报。从公告的离职情况看,基金经理离职原因包括个人原因主动离职、解聘等。记者留意到,去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中,部分当年业绩不佳、长期业绩平平,有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超过3年,旗下有数只产品,但仅1、2只在其任职期间收益为正。还有个别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提到解聘该基金经理。
一位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基金公司一直存在末位淘汰制,虽然不会简单粗暴的因为基金经理某年或某只基金业绩不佳就提出淘汰,“但在大家都赚钱的行情下,唯独自己的业绩不好,对基金经理来说显然是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基金经理中有选择主动离职的,也有被调岗的。另外,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有不少上市公司和债券爆雷,有基金经理踩中后导致旗下基金产品大幅亏损,部分公募选择了解聘。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除业绩影响外,基金行业长期存在优质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公募之间的人才流动很普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也会考虑跳去更大的平台,或者是“奔私”,这种情况在过往的牛市中也出现过。“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如果聘请过于年轻的基金经理,可能在产品销售上会非常吃力,因此它们偏好寻找资深的基金经理;而其他基金公司被‘挖角’后,也会考虑补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