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这些蛋糕到点了就得都扔掉,这是公司规定的。”接近午夜时分,在福田中心城的星巴克门店里,一工作人员站在冷藏柜前,表情淡定地将已收拾好的当天未售卖的蛋糕制品迅速倒进脚边的垃圾桶内,“今天倒掉的,大概600多(元)吧”。
某超市仓库内,一工作人员正在井然有序地把刚进的货物放进货架的深处,再把之前进的货往货架的前处放。而快过期的和已经过期的食品都被售货员丢进了垃圾桶。
放眼深圳,每天产生成千上万的临期食品,它们的去向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将临期食品丢弃销毁是普遍情况
星巴克夜里倾倒临期蛋糕的画面,店内不少人都看到心塞。“感觉前一秒还准备买来吃的,一转头就都扔了,挺浪费的,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这类食品吗?”市民毛小姐表示,知道很多店都有类似的规定,但是自己亲眼所见,还是难以置信。
据星巴克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员工可以选择食用,但是被要求不能将这些蛋糕带回家。因此,平日到了关门时间,就要将没卖出去的蛋糕全部丢进垃圾桶。晶报记者根据其标注的价格及丢弃的量粗略估计,当天丢弃的食品市场价值超出600元。
像星巴克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轮番上演。晶报记者走访调查了两家著名连锁超市,其中,位于福田皇庭广场内的盒马鲜生自售品牌“日日鲜”称其“不卖隔夜肉”。销售员表示,一般情况下,摆在架子上的盒装肉都能卖得完,即便是有卖不完的,也会拿到食堂进行加工作为员工餐。晶报记者发现,除了其自售品牌之外,还有其他公司的品牌,销售员表示,这些盒装产品的保质期各有不同,平均可以放三至五天,到保质期的最后一天时会做促销,过了保质期的产品,公司有专门的人员统一收集并彻底销毁。
晶报记者进一步发现,该超市将一批晨光鲜牛乳作为打折产品进行销售,而该产品的可食用日期并未超出或临近其保质期。销售人员解释道:“只要不是当天生产的牛奶,我们都打5折卖出去,大家都喜欢买新鲜的东西嘛。”晶报记者随后观察到,一般而言,在将近关门时,牛奶都几乎卖光了。
在位于福田区新闻路的7-Eleven便利店,店长权先生告诉晶报记者,该店是24小时营业,因此产品流通的速度比较快,出现临期食品的几率比较少。“我们进货都是进一点卖一点,卖完再进,像熟食之类的也都会有人来买,所以较少出现临期的食品。如果有过期的食品,我们一定会扔掉处理。”权先生表示。
有商家把没卖完的面包当福利送员工
大部分商家处理临期食品的方法是以丢弃为主,只有少数的商家会选择“循环利用” 。
一家在下梅林的面包烘焙店店长梁先生告诉晶报记者,营业结束后没卖完的面包会送给员工及附近上班的保安,“选择丢弃成本上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这些面包都是当天现做的,即使到了第二天,在质量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丢掉实在是可惜。把卖不完的面包给员工带回家,既可以当作一种员工福利,也解决了食品浪费的问题。”另外一家面包店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晚上卖不完的面包,当天可申请做第二天的员工早餐,但是不收取任何费用,因为公司需要追踪产品去向,防止员工有私自售卖的行为。
“把还可以吃的临期食品丢掉,有点太浪费了吧。我们家有时会把吃不完的食物送给保洁的阿姨,定时挂在门上,她们就会自觉拿走。”市民林小姐认为,相较而言,企业的各种行为总会有第三只眼睛看着,为了形象信誉,应该是迫不得已才会丢弃临期食品。
市民冯小姐和刘先生则没有那么讲究。“对于临期食品,我会尽快吃完,而且只买自己承受范围内的食物,也不买多。即使过期一天两天,没坏的情况下还会吃。”冯小姐表示。刘先生也觉得,其实保质期并没有那么严谨,还是视情况而定:“我发现,现在很多食品包装上标的不是过期时间,而是此日期前食用最佳。如果食物依然保存得好,是可以吃的,可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或者在冰箱里存放。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标注日期前吃完。”
有商家表示,不少商家都是小商圈内经营,各地商圈变化较多,如何兼顾成本及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而产生的浪费,需要透过细腻的预测和精准订购搭配,并非仅是昨日卖多少、今天就订多少的简单逻辑。据了解,目前,商店的普遍做法是活用大数据分析,用AI计算处理历史销售资料,算出需要订购的数目建议值,再加上店长依据各商圈个别需求,调整订购数量,例如商圈内恰好有学校举行运动会,饮料需求就会适时拉高。
至于为何不选择将临期食品外送,有商家表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商家将到了保质期的食品外送。“此外,如果我们选择快下班降价甚至免费处理食物,就会影响它们的销量,可能会有人故意等到那个时候再来买,这也是一种商业考虑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家这样表达了他们的顾虑。
捐赠临期食品的前提是确保质量和安全
为了避免浪费,是否可以考虑定期将临期食品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就此,晶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福利中心工作人员李先生。他表示,儿童和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所以孤儿院和老人院的卫生审核标准高,接受捐赠的食物以水果为主,第一是因为水果上面有保质期,第二是新不新鲜能直接用肉眼判断,而加工过的罐头或食材,无法确定其食物成分和新鲜程度。“儿童和老人的肠胃都比较敏感,不能食用太多加工过的食物,就连像面包这类食物厨房都会现做,更不用说快过期或者过期的食品,我们是绝对不可能接受这类捐赠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学校等机构一般都不会接受临期食品,除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最重要的一点是食品安全问题,毕竟接受临期食品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学生家长也不会接受学校给学生吃临期食品。”在市民政系统多年的工作人员张先生表示,救助站有足够资金购买物资给无家可归的人,一般而言,无需接受捐赠也能满足需求,但他们也欢迎市民捐赠,前提是: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据他表示,在确保品质安全后,救助机构曾经接受过企业提供临期肉制品的捐助。“虽然这是少数情况,考虑到深圳存在着大量临期食品浪费的问题,在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也会接受这类食品的救助。”张先生说。
相关法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第五条规定,切实加强对商场、超市等企业经营的预包装食品、进口食品、散装食品等食品种类的质量安全的监管,重点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督促商场、超市等企业针对处于保质期内、临近保质期、保质期届满等不同情况的食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在陈列场所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
看 法:食品行家:建议区别设置“最佳食用日期”和“食用日期”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合口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孙小荔表示,临期食品各取所需比浪费好,深圳确实还存在大量“温饱”的人群,用买一赠一的方式,不仅能完美处理临期食品浪费的问题,又能减少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
她还表示,若将临期食品捐赠给救助站,在食品管理和流向上容易存在漏洞,从而造成临期食品的“下落不明”。“从企业的角度上看,他们宁愿将卖不完的东西丢掉,也不给员工,是为了保持其品牌的形象及保证食品安全。而从食物浪费的角度上看,企业的行为确实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因为社会上还是有人需要这类食品的。”孙小荔表示。
孙小荔认为,国内的企业在设置保质期时,应该向国外学习,和国际接轨,分成“最佳食用日期”和“食用日期”。她解释道:“国外很多企业会主动地给食品打‘提前量’,超过最佳食用日期,但在食用日期之前的东西就是还可以吃,而且不会吃坏人。但是国内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满打满算,三个月过期就写三个月,这样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这个东西不能吃的错觉。”据孙小荔表示,设置“最佳食用日期”,能明确告诉消费者“能食用”与“不能食用”的区别,把消费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同时,也能减少临期食品浪费的问题。
孙小荔还表示,自己在深圳的食品公司所售卖的粽子,经过高温消毒后,在常温下能存放三到四个月。但是超出保质期的粽子,会选择不回收,直接丢弃。她认为,考虑回收临期食品会对品牌形象造成潜在的危害,即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会毫不犹豫选择丢弃。
医学专家:或许感觉浪费,但彻底销毁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如何认识临期食品?深圳大学医学部博士蒋文晓解释,临期食品是接近或是达到保质期的食品,不同食品的性质及包装,其临期的时间各有不同。例如矿泉水,即使临近保质期甚至过期,只要包装完整,且包装前有合格的消毒条件,依旧能饮用。
经过正规程序生产出来的临期食品,其新鲜程度和营养价值虽然大大降低,微生物含量也有所增长,但商家已经将上述的因素作为设定保质期的条件,所以这些还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口感没有那么好。”他表示,对于一些零售商家自行销售的食品,例如熟食,因其包装比较简陋,不具备良好的消毒条件,所以容易滋生微生物,从而产生对人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他还认为,处理临期食品或过期食品最好的方式就是销毁,这是商家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行为。对于国外有专门自发的组织去收集卖不完的食物,或者收集因卖相不佳而被丢弃的原材料的行为,蒋文晓解释,这是因为国外材料成本较高,许多低收入家庭无法承担高额度的开销,于是就有了这类群体的存在。而在国内,食材的成本普遍较低,丢弃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
他山之石:“禁丢令”强制将临期食品捐给慈善团体
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及法律对临期食品进行处置。例如,法国政府为防止食物浪费,设置了“禁丢令”,强制将临期食品捐赠给慈善团体。而在新西兰,超市食品的外包装上通常会有两个标识:“食用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超出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这类食品比新鲜的食品质量低,但依旧是可食用的,而超市也会以打折的方式继续售卖。超过食用日期的食品则须停止出售,下架处理。
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朱倍贝告诉晶报记者,每到傍晚,加拿大的许多超市会将需当天售卖的熟食做降价打折处理。许多卖不出去、有缺陷的食材和过期的包装食品,超市会选择直接丢弃,“有一些自发性的民间组织会在超市工作人员丢弃食材后,对食材进行回收、检查及分类,再以低价格进行售卖,或者由专门的人分发给有需要的低收入群体”。
从2016年开始,日本为杜绝食品浪费,商家将赏味期限由“日”改为标示到“月”,此举是为了防止消费者认为食品到了“日”后即不可食用,当成垃圾丢弃。日本希望通过这一举动,减少食物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