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开儒说,早期的深圳到处都是成片的水田,为了写出反映特区的好歌曲,自己毅然留在深圳,成为一个57岁来深闯荡的超龄“打工者”。当时民间盛传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但到了深圳后,蒋开儒发现最吸引自己的并不是财富,而是深圳传递出的新观念。1979年到1992年的13年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深圳率先闯出了一条康庄大路。“是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了春天。”就这样,蒋开儒提笔写下了《春天的故事》这一传唱祖国南北的歌曲。 吴颂球在宣讲中说,改革开放前,渔民村百多号人在深圳河靠打鱼维持生计。改革开放初期,凭借毗邻香港的有利位置和对外开放政策,渔民村通过引进外资办厂、开发河沙资源、运输等发展方式,迅速成为深圳集体收入最高的村集体,也是全国首个万元户村,家家户户住上配有各色家具的小洋楼,渔民村实现第一次华丽地转身。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来深创业人员越来越多,房屋需求变多,村民重建各自的小洋楼,渔民村又变成了“握手楼”的城中村。随后,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渔民村对全村进行拆除重建,2004年,每户村民分到了一栋小高楼,再一次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