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村爱月张公祠。
▲向西村爱月宗祠。
明朝时期,张氏第13世祖爱月与族人搬迁到罗湖创立了向西村,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多年来,张氏后裔子孙不仅追根溯源修家谱、继往开来建宗祠,还一直保留着传统风俗习惯,如清明制作“咸茶”、重阳节吃大盆菜、娶媳妇拜祠堂,添丁点灯等,这些传统民俗在2006年开展的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被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向西张氏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严守家规家训,在当地传为佳话。这里经济繁荣,历史文化遗存保留得相对完备,还被向西人注入新元素,向西村也被一些专家誉为“市内桃源”。
修族谱建宗祠,传承传统文化
日前,记者来到向西张氏宗祠走访,从湖贝地铁站出来,沿着向西路一路往北走,很快就深入到向西村腹地。现代化商业大楼林立中,一幢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金瓦红墙,亭台楼阁,院墙内鸟语花香。这座闹中取静的建筑便是向西村的“爱月”“爵先”张公祠堂,新建于2002年。原向西“爵先”张公祠建于清乾隆末年嘉庆初年,有200多年历史,后因旧城旧村改造工程被拆除。
向西村与水贝村、湖贝村可谓“兄弟”村,皆源于张氏松月公。根据族谱研究发现,寻根溯源,张氏一族可追溯到汉代杰出谋士——张良。唐朝时,张良后裔的一支迁到韶关曲江,出了著名的唐朝宰相张九龄,罗湖张氏就源于张九龄的二弟张九皋的子孙。宋代末年,这支张氏迁徙到东莞。
明洪武二年,为了躲避催交钱粮的公差,东莞张氏的一支又举家迁到大鹏镇叠福九顿山下隐居,后搬迁到罗湖。直至明朝,张氏第13世祖爱月创立向西村,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作为新修族谱的主编之一,张俊其曾任向西村村长和向西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他清楚地记得历代祖先的名字和迁徙轨迹,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时不时翻翻那本厚厚的《张氏族谱》,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张俊其看来,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全过程,乃寻宗问祖之传家至宝。发展过程中,族谱也不断与时俱进。从前族谱里,媳妇多是记录一个姓氏,而在现代张氏族谱中,添加了更多信息,记录媳妇全名、生日、学历等。向西村张氏祖圣宗贤,慎终追远,家风雍睦,世代相传。如今,在“爱月”“爵先”张公祠堂里还悬挂着“雍睦家风,世代相传”的字幅,以弘扬传承好家风。
重修族谱、重建宗祠,都是向西人为追寻历史迈出的一步。向西村人相信,正是这些先贤祖训才使得张氏繁衍发展,枝繁叶茂。即使子孙遍走海内外,向西村如何变迁,这些都会成为向西村人永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