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2019→2020,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样干

条评论立即评论

2019→2020,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样干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月14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开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14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开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广东充分发挥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马兴瑞指出,中央先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广东发展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一年来,广东充分发挥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我们认真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细化实化各项具体举措。出台我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三地规则衔接,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首期200亿元的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运作顺利,建筑、旅游、医疗等职业资格认可取得新进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我省科技计划项目,首次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港澳使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横琴口岸旅检大楼建成,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启动。民生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港澳创业者纳入内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与港澳共建13家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启动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文化艺术节、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等重大活动。出台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若干重大措施,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建立特事特办工作机制,赋予两市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2020年,广东将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马兴瑞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广东经济总量大、韧性强,产业体系相对完备,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马兴瑞指出,2020年,广东将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五大战略定位,与港澳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聚焦规则衔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珠三角九市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粤澳新通道建设、皇岗口岸重建和深圳湾口岸通关模式创新,完善港澳机动车便利入出内地政策措施。加快南沙国际航运贸易枢纽建设,积极争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推动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规划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抓好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中央惠港惠澳政策,实施“湾区通”工程,大力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在粤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本地市民待遇,积极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合作办医,强化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全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深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赋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率先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建设,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水平。支持深圳增加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城市空间统筹利用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认真筹办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活动。

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产业发展和宜居环境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支持广州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教育医疗中心,增强综合城市功能。支持广州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文化产业基地和体育名城,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支持广州打造老城市商贸业转型升级范例,提升金融、会展等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市。

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和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规划,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加快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设,支持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建设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圈。在东西两翼布局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沿海产业带。支持各市建设临港经济区、滨海新区等平台,加快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带动能力。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积极创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发展休闲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建设南药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制造业,建设高水平的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制定实施新一轮对口帮扶计划,纵深推进产业、环保、民生等领域合作。加大力度推动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