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主持人(邵志芳):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公园里的深圳”新闻发布会,一起分享深圳“千园之城”的建设成果,共同描绘深圳公园城市的建设蓝图。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处处长吴素华,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连青龙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杨雷副局长作“公园里的深圳”新闻发布。
杨雷: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公园里的深圳”新闻发布会!现在,我就深圳公园建设的相关情况向各位媒体朋友作简要介绍。
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园建设工作,把其作为民生实事和“美丽深圳”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成一千个以上的公园,实现深圳“千园之城”的目标,努力满足市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各区、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截至今年9月,深圳已经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提前一年实现“千园之城”建设目标,全市公园总面积39319.4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 90.87%,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生活在深圳的市民既能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又能徒步山林、漫步郊野,听鸟叫虫鸣,闻花香草香,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千园之城”的建设,成为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深圳公园建设总体情况
全市1090个公园分布在深圳约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像一颗颗绿色明珠,构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从所属行政区划统计,福田区118个,罗湖区88个,盐田区47个,南山区98个(其中,前海合作区3个),宝安区180个,龙岗区216个,龙华区125个,坪山区46个,光明区171个,大鹏新区42个。其中有30个公园属于跨区公园。
从公园类型分类统计,有自然公园33个,占地30084.56公顷;城市公园152个,占地7980.34公顷,社区公园905个,占地1254.5公顷。基本实现,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
在这些公园中,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人民公园被评为世界月季名园,梧桐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近年来,我市还打造了香蜜公园、人才公园、深圳湾休闲带、大沙河生态长廊等一批深受市民喜爱、具有国际品质的精品公园。
二、深圳公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深圳从战略、规划、实施各个层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在战略层面,市委、市政府将公园建设放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高度进行统筹考虑,2014年以来连续6年将公园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在规划层面,秉承“规划先行,保护开发”的理念,创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路,先后编制了《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4-2030)》和《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公园建设绘就了蓝图、预留了空间,并在全国率先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在实施层面,每年都推进50个以上的公园新建和改造提升,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国际植物学大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等重大机遇,加速推进公园落地建设,确保公园建设持续、高效推进。
目前,深圳的公园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公园建设提升更具特色。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在公园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中更加注重品质、特色,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打造了一批精品公园,如集生态、休闲、婚庆、阅读于一体的香蜜公园;营造公园与城市交相辉映、人才与城市共同繁荣的人才公园;将生态风景、观赏、音乐文化融于一体的白石龙音乐公园。还有宠物特色公园、交通特色公园、公益慈善特色公园、科普特色公园等一系列特色公园,给与市民不同的游园感受。
二是公园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创新开展公园绿地植被梳理,大力增种开花乔灌木,配置自然种植的多年生花境,营造疏朗通透、移步换景、四季花开的公园景观格局。同时,持续开展低效林改造,加强公园生态景观林带的抚育管护,强化公园内各类自然资源保护,使公园的生态效应持续向好。目前,深圳共有野生动物513种、野生维管植物2080种,主要就是栖居和生存在全市各大公园和景区内。
三是公园服务功能更有品质。全市所有市政公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近年来,我们还拆除公园围墙,让公园的休闲、健身、文化功能渗透到城市生活中,使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不断完善提升公园内公厕、直饮水、书吧等设施,特别是加强文体设施的配备,不少公园都修建了跑步路径和专门运动场地,满足市民群众日常健身锻炼的需求。还建设了13个自然教育中心,赋予公园科普功能,增强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主动参与自然保育和城市生态保护。
四是公园文化品牌更显魅力。大力发掘公园文化内涵、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每年举办公园文化节,累计吸引市民参与6000 多万人次,培育了莲花山草地音乐会、深圳湾草地音乐会、仙湖植物园森林音乐会等一批高品质的公园文化品牌。每年都举办莲花山公园簕杜鹃展、洪湖公园荷花展、东湖公园菊花展、人民公园月季花展、园博园茶花展。今年3月首次在仙湖植物园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2019深圳花展”,打造了一场具有国际水准的花事嘉年华。
三、近期及下一步“公园城市”建设工作
深圳“千园之城”的建成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今天,全市又有18个新建成的公园正式开园。市、区两级也将在国庆期间开展一系列丰富的公园文化活动。为了向广大市民群众展现深圳千园之城建设取得的成就,我们以全手绘的形式绘画了“公园里的深圳”长卷,依照深圳版图,由东至西展现深圳公园、城市风貌和物种多样性。拍摄了“公园里的深圳”系列纪录片,有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公园、塘朗山公园等,将在国庆节期间陆续播出。编写了“公园里的深圳”手绘图书,收录了1090个公园的名称及地址,重点介绍深圳18个明星公园和50个精品公园,以及公园导览、自然教育课程,将于今年年底上市发行。
为了倡导“千园之城”共建共治共享,近期我们正在全市启动社区花园和郊野径手作步道计划。社区花园计划旨在发动生活在同一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把毗邻的社区公园、边角绿地、小区绿地营造成美丽的花园,并提供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成为政府、企业、专家、居民共同发力的生态空间。郊野径手作步道计划是以无痕山林的全新理念,在自然公园的山林修建手作为主的无铺面自然步道,减少使用大型机械,杜绝千篇一律的水泥、花岗岩铺面,满足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又对自然冲击最小的需求。
面向未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更高的目标规划“公园城市”建设。启动《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研究,持续增加公园数量、提升公园品质,营造世界级的城市景观,打造一批世界名园。全市2020年建设社区花园300个,建设郊野径50公里,每年新建或改造公园40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建成社区花园1000个以上,建设郊野径200公里以上,到2035年全市公园总数力争达到1500个,建成社区花园3000个以上,建设郊野径500公里以上。使城市绿色资源价值充分释放,人人享有优质的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人与自然高度融合,通过公园城市建设,使深圳成为更健康、更美丽、更具野性和人文关怀的国际化公园城市。谢谢。
主持人:谢谢杨雷副局长,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单位的名称。
记者:我是《深圳特区报》的记者,刚刚说到未来要建很多新的公园,我们都知道深圳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未来要建这么多新的公园,我们怎么选址,在选址上有什么策略?
杨雷:首先社会和公众对公园及其品质的需求日益强烈,这点大家有目共睹,这是我们未来新公园落地的基础,在土地空间日渐紧缺的情况下,未来新公园的选址将秉持“规划先行,保护开发”的理念。今年我们启动了《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的研究,持续增加公园的数量,在规划上保证这点,选址也会避开市级郊野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优先选择大型区域绿地、城市廊道、民居村落集中区,把这些作为优先建设公园的首选,塑造诸如山野运动、花卉亲水、生态农耕、民俗文化、都市休闲等特色化、多元化的发展主题,确保新的公园能够落地建设。
记者:我是《深圳晚报》的记者,我想了解一下社区花园具体是什么概念,是不是社区居民直接参与建设?
邵志芳:社区花园是我们近期启动的一项计划,我们主要是要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模式,因为我们建了很多公园,但是我们希望这些公园让市民、企业和NGO组织、社区团队专家参与进来,旨在发动在同一生活区域的居民,共同把毗邻的社区公园、边角绿地、小区绿地和城中村绿地等营造成美丽的花园,由这些居民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让这些社区花园成为社区居民共同发力的空间,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发挥好。
记者:我是《南方日报》的记者,刚才提到工作公园城市建设使深圳成为更健康、更美丽、更具野性和人文关怀的国际化公园城市,我想请教一下能否讲一下这个定位的来由,以及我们有没有对标对象?第二个问题我们刚才提到2025年要把郊野路径建200公里以上,请介绍一下这个情况,给我们推荐几个比较优质的郊野径?
吴素华:关于公园城市,是去年习总书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目前公园城市没有一个很具体明确的定义,按照我们的理解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它要求全民共享、生态多样、生活宜居,以及创新生产,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公园城市的讲话精神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要求,下来公园城市建设我们会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要站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更高的目标上来谋划这个事情,要对标国际,营造世界级的景观,打造世界名园,这是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我们会着重考虑以园林为中心,我们的工作要更贴近市民,刚才提到的社区花园共建,手作步道郊野径的建设是我们未来工作主推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公园的配套更加完善、配套更加多样,给市民有更多的便利,让公园更有活力。这是我想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郊野径,我们最近推了一项要用手作步道的形式建设郊野径,手作步道是源于无痕山林的概念,它是以环境保护为目标,要在人们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对自然的破坏和冲击力降到最低。所以主要是要以人力的方式,运用非动力的工具辅助进行步道的施作,它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建手作步道最高的境界就是修完了之后跟没修是一样的,如果你没有参与修建的过程,你走在手作步道可能压根看不出来这个道是经过人工修建的。相比于传统的用钢筋水泥打造的阶梯式的步道,手作步道路面除了更生态以外,它对人也会更友好。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首条手作步道的建设,这个选址是在梅林山公园,下来我们还会在马峦山公园、三洲田等郊野公园启动手作步道的建设。
记者:我是来自《壹深圳》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新媒体中心的,今天早上“公园里的深圳”我们做了全程的直播,现在观看的人有7.6万人,很多网友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有网友说今天早上开园的诗园、礼园很棒,有没有考虑过在不同的公园突出不同的主题特色,甚至可以实现千园千面?
吴素华:让公园更有特色化,一园一特色一直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近几年全市各个区都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我们福田也做了很多尝试,所以这个问题我想请福田区的连局给大家介绍一下。
连青龙: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福田区近年来,尤其建区以后实现公园的数量从少到多,从一开始的粗放到现在的精细化。到目前为止一共建了118个公园,总面积达到78.9公顷。目前我们也规划建设了一批独有特色的城市公园。今年开园的诗园礼园分别秉承了中国独特的诗礼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古典自然景观和现代城市自然景观的交织,利用自然植物和园林小品营造了一个既生动又寓教于乐,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氛围。比如大家都非常了解的香蜜公园,它是一个网红公园,是很多市民的打卡地,它打造了一个城水共生、自然循环的生态典范,在我们建设之初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址的乡土、树木、湖泊等生态自然的基础,比如保留了荔枝树和龙眼树,成为现在的荔枝林和龙眼林,刚才庆生常务副市长参观的时候也说到,荔枝林和龙眼林是站在树梢上看森林,是深圳中心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再比如景田北社区的公园群,由景田北一街、北二街、北六街、北七街等9个社区公园组成的,它的集群面积和公园密度应该说达到深圳市第一。各个社区公园也是非常有特色,比如北六街的社区公园,我们结合公寓以年轻人居住群体为主,喜欢宠物的特性,所以我们把北六街社区公园改造成了宠物公园。景田北七街公园,结合周边学校比较密集,师生有交通安全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这个公园打造了深圳市第一个交通主题公园。还有一个是狮岭社区公园,周边居民热心公益的比较多,我们打造了首个社会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性的主题公园。
福田区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公园城市的理念,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的花园里一样的建设目标。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总体要求,打造成绿色、生态、美丽、和谐的生态公园,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主持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Copyright©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