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主持人(丁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我是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
首先,我谨代表双年展组委会,对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媒体给予双年展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嘉宾:
双年展组委会副主任、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松明同志,本届双年展策展人卡洛·拉蒂先生、孟建民先生和法比奥·卡瓦卢奇先生,双年展学委会代表、主任委员张宇星先生,以及本届双年展主展场所在辖区福田区政府代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董姗女士。
莅临本次发布会的嘉宾还有:
双年展组委会成员单位代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地铁集团,双年展学术委员代表,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主席余烽立建筑师,2019港深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督导委员会联席主席林云峰教授,香港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郑添强先生,以及双年展分展场前海合作区、盐田区、宝安区、光明区的政府代表。
我们还有一位特别嘉宾: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白露茜女士。
接下来,首先请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松明先生致辞。
徐松明:尊敬的卡洛·拉蒂(Carlo Ratti)先生、孟建民先生、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先生,白露茜女士,余烽立先生,林云峰先生,香港双年展同仁,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走过了十四年的辉煌历程。在此,我谨代表深圳市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深港两地城市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港双城双年展是目前全球唯一以城市和城市化为长期固定主题、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常设性国际文化活动,它重点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城市空间和人文环境为载体,借助现代视觉的艺术形式,探讨交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搭建国际交流和与公众互动平台。自2005年开办以来,七届展览展出总计1155件来自全球的优秀作品,举办了 900 多场活动,吸引了超过165万观众前来参观。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双年展已积累了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成为深圳城市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
十四年来,深港双城双年展始终坚持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始终坚持“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的原则,始终立足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始终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的主题,始终坚持深港友好合作的办展理念、集思广益的办展思路。双年展创造了一种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的新模式,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深港两地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活动,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推动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前三届深港双城双年展成功激活了侨城片区,使该区域发展成为创意、设计、艺术领域聚集地,成为深圳旧工厂的活化样本;第五、六届双年展对蛇口片区旧厂房的再设计再改造,促进了蛇口片区的转型升级,也推动改革前沿蛇口的再出发;第七届双年展促进了南头古城的就地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南头古城焕发新面貌。
早在2018年初,我们就开始探讨第八届双城双年展的定位和方向,经过头脑风暴、全球征集、专家评审和实地调研等系列环节,我们最终把今年的主题定为“城市交互”。本届双城双年展的主展场设在福田高铁站片区,展览总策展人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和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三人共同担任。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双城双年展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今年2月,国家正式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并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广东省委省政府也要求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19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实施之年,深圳正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进一步发挥好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本届展览的定位和场地选址很好地响应了当前城市发展的主题。相信本届展览通过策展团队的通力合作和精心准备,在深圳中心CBD腹地的福田高铁站片区,一定能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为深圳打造“创新创意之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一份深双经验。我们同样期待展览能依托深港两地高铁枢纽便利的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潜力,促进湾区更加密切的互动和交流。
我们由衷地期待和欢迎来自全球的优秀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文化学者、双年展爱好者以及城市问题的关注者汇聚深圳、共襄盛会,并希望此次双年展能够触发思维碰撞、激发创意,助力大湾区建设。
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徐松明副秘书长对双年展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城市\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国际双年展,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在深圳、香港两地成功举办了七届。今年第八届双城双年展(深圳)计划于2019年12月开幕。
本届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自2018年3月始开始全球公开招募,经过半年的多轮甄选,最终确定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和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三人共同担任。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城市交互(英文:Urban Interactions)”,这其中包含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互、城市与人的交互、城市中人与人的交互等多种内涵。某种意义上,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交互系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有趣的一对“交互城市”典型案例,深圳与香港会迭代出怎样全新的关系?这将是本次展览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展览将包含两个板块,分别为“城市之眼(Eyes of the City)”和“城市升维(Ascending City)”,两个板块均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
本届双年展的主展场选址在福田高铁站枢纽(含换乘大厅及出租车场下沉广场等区域)及周边区域。福田高铁站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城际交通枢纽。2019双年展在此举办将会更好地推动深港交流合作,展示新时代深圳的国际化形象。
本届双年展目前已确定有9个分展场,分别为:盐田沙头角保税区、宝安龙王庙工业区、宝安iADC国际艺展中心、龙岗大运软件小镇、龙华观澜古墟、龙华上围艺术村、光明云谷、大鹏所城、前海自贸区。9个分展场既呼应主题,又各具区域特色,将与主展场相互交流,实现全城联动。
根据安排,下面有请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卡洛·拉蒂、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介绍他们的策展方案。
卡洛·拉蒂: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来到这里,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部分的策展内容“城市之眼”,然后由另外两位策展人介绍他们的板块。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都灵理工大学的博明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孙一民教授博,还有米兰理工大学的德博教授。我们对于这个主题来说,我们也要研究一下研究的内容,我们的团队来自全世界的大学,来到双年展的中心,我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意思,还有组委会提到的深圳的野心,想要成为设计之都,当然也要成为研究之都,我们也要讲讲这些随机的内容,包括意大利的内容,因此我们很开心看到今天意大利的领事也来到这里。
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看待“城市之眼”的,雅各布斯和罗伯·摩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在五六十年代用不同的城市设计方式、城市规划方式构造了纽约,罗伯·摩斯是以工程的方式来设计纽约,雅各布斯是从社区来进行设计的,他们中间有很多的争吵。现在我们看到技术改变了我们对城市设计的看法,有些人说可感知的城市、智慧城市等。但是我们觉得雅各布斯的方式也很重要,也就是社区的关系很重要,雅各布斯说到一个很关键的事情,人们还记得他的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他讲到了“街道之眼”,就是从设计开始讲起,“街道之眼”创造出一个社区的归属感来。老城市看上去缺乏秩序,但是背后有一种神奇的秩序在维持着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街道上必须有眼,要有人来关注这个城市街道的设计。我们觉得是灵感的来源。21世纪也有21世纪的技术,如今有一些新的条件,“街道之眼”已经发生变化了,因为技术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过去两三年,我们看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都放到了城市当中,就像“街道之眼”已经成为了“城市之眼”,因此我们用了这个主题。这个项目是我们在威尼斯双年展策展时做的项目,我们来看所有的这些移动数据,了解城市的流量,以前我们是看不到这种流量的,当初是不涉及城市设计的。城市发生的这些数据可以由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来使用,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另外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做的项目,这时无人驾驶的车辆看到的城市的样子,用激光雷达看看城市是怎样的,这是自动驾驶的车辆,人工智能看到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自动驾驶的车辆,他们用这种方法来看整个城市,就像人工智能所观察城市的方法一样,因为现在人工智能也无处不在。阿姆斯特丹每个单元都可以把它缩小,看到整个城市的全貌。
这就是我们在双年展上想要讨论的主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因为现在条件发生了变化,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附近了空间和现在的空间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要看看城市空间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如何做呢?就是通过开放的征集来做,今天就开始征集了,大家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看到。在公开征集过程中会找一些装置设计项目,同时也要征集一些研究项目和论文,我们要重新更广泛地思考,找到大学来帮助我们。希望大家能把我们公开征集的内容传播出去,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全世界作品的提交。同时我们也会请一些人来帮助我们做这个流程,在双年展开始之前我们已经找了一些人,大家可以这其中的一些人,包括张永和、Winy Maas,还有崔凯教授等,这些是特邀嘉宾,我们先从他们开始,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来重新思考城市的环境、条件,给我们一些草图、文本和方案,把这些做成未来双年展的装置。
很荣幸今天有福田的代表来参会,我给大家展示一下今年的空间设计,今年的空间跟以前的双年展空间是不太一样的,以前的双年展都是改造老旧厂房,我们现在的空间非常令人兴奋,这是福田高铁站,这个地方是全新的空间,我们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设计,我们也很兴奋。这个火车站很有意思,因为这个空间能发生很多的变化,城市之眼的能力,能够了解人的流动、流线和流量。我们会后还会探讨这个方案,我们会增加一些内容,我们觉得车站有一个问题,它的连接比较差,内部是有连接的,有扶梯,但是出租车、公园和内部的空间连接比较差,我们希望建立一些连接的方案。不光是连接,还可以去到公园,会有一个步道,会有一个垂直的广场,这样也可以让双年展有一个广告的效应。有一个屋顶来保护人们,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屋顶,可以把立面做成一个垂直广场,大家可以上去喝咖啡,了解双年展,这里面有一些装置。这成为火车站一个新的立面,而且以后也留在这里,让它跟城市发生各方面的联系。
今年会有大学,同时也会有双年展大湾区学院,大湾区是一个关键点,深圳是大湾区的中心点,因此我们有两个工作坊来讲大湾区的事情,同时会探讨“城市之眼”的主题。这就是我想讲的内容,再次感谢大家,如果大家愿意的话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找相关信息,也希望大家把我们公开征集的信息传达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我“城市之眼”这部分内容的介绍。
主持人:刚才卡洛·拉蒂简要地介绍了策展的方案,下面看看孟建民院士和卡洛·拉蒂有什么要补充的。
孟建民: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我能够做这一届的策展人之一,因为这次策展,我们这个板块由我和法比奥·卡拉卢奇两个人作为主要策展人,同时我们还联合了吴岩教授、陈楸帆、玛瑙、王宽、张莉几位学者和建筑师联合策展,从2005年深港双城双年展开始以来,我本人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角色的转换,开始我是双年展其中的首创者之一,然后又经历了参展和见证七届展览的发展变化,以及到现在又成为这届的策展人。当然我们这次是一次联合策展,我非常高兴和卡洛·拉蒂和法比奥·卡拉卢奇先生合作,组成联合策展团队,给大家奉献一个特殊的双年展。这个特殊性是什么,这是我们团队思考最重要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这种特殊性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第一个词是“叠合性”,所谓的叠合性是指二元要素的碰撞和叠加。所谓的二元要素,比如说我们这次策展人就是由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碰撞和叠加,还有其他方面。比如艺术和科技、现代与未来、虚拟与现实、已知和未知等等这些诸多二元要素之间,它们之间的碰撞和叠加。这种叠合性将给我们这次双年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想象的空间。第二个词可以用“未来性”来概括,这个未来性是我对这次双年展注入的一个核心主题,未来对人类充满期待、好奇和憧憬,未来既是已知的,也是未知的,它是一个混合体。而已知可以说是相对的,我们刚刚在坪山参加了张宇星博士策展的“未知城市”,实际上就探索了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未知可以说是绝对的一种状态。我在参与城市规划,经常倡导这样的一种理念,我们人类要学会站在未来思考现在,这既是一种学术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这是考验我们能站得多高、看得多远的关键作在。通过这次双年展,我们在这两方面的努力,能够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就靠我们几位策展人和联合团队共同努力,呈现给大家一个非常具有期待的双年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孟院长,看看法比奥·卡拉卢奇先生有什么要补充的?
法比奥·卡拉卢奇:大家好,首先我想感谢诸位,感谢深圳市政府,感谢福田区政府,还有双年展的组委会主席、双年展的工作人员和我的团队成员,以及卡洛·拉蒂团队的成员,以及香港双年展团队的成员,还有意大利领事馆,也感谢诸位记者朋友,没有记者朋友们,我们做的工作也都是白费的。
我们的板块是“城市升维”,它是一个启发性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不会清晰地讲内容,但是它会唤醒一些事情。“城市升维”可能跟我的想法不会不一样,我是意大利人,我研究的是艺术史,“城市升维”让我想起一幅画《城市的兴起》,他讲到城市的速度、城市的疯狂在电气革命后的变化,有了电力之后,城市的生长非常快。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自动化、大数据、物联网,城市快速地向未来奔跑,这就是未来的城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升维”。
未来它产生怎样的愿景和期望呢?我们也希望在双年展的这个板块中进行研究,我们希望把建筑展上增加一些吸引的因素,就是科幻,因此我们这次加入了科幻的要素。我们的团队有多样的背景,孟建民院士刚才讲过了,我们有很多的顾问,蔡国强是现代艺术家,刘慈欣是科幻作家,还有作家兼记者Wlodek Goldkorn,也有来自世界重要的建筑博物馆的馆长,多样化背景的团队就会产生出多样化的板块来,在我们的板块中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板块,我们要看城市中不同的建筑,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仅是从建筑师,而且还要从其他各种角色的角度来看,这也属于城市的互动,人的互动,这些人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想把这种多样性纳入三个视角当中,这就形成我们这个板块三个主要的内容。第一个是“未来市民”,市民会看到城市的上升,他们会观察到工作场景每天发生的变化,交通系统、安全系统每天发生的变化,在这些人面前是有挑战的,他们的选择是被动的,或者是用主动的方式来做出响应。第二个是“城市炼金师”,讲的是城市的转型,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技术开发人员,这些城市炼金师对未来有预测的责任,他们也有制造未来的责任,这个板块中我们将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来观察,以一种鸟瞰的方式看这些事情的发展。第三个是“科幻现实”,这是针对那些有远见的思想家,他们先从现实开始想象未来的城市是怎样的。有些想法可能跟现在离得很远,但是这些想法中可能有些要素要我们理解,这包括了科幻作家、艺术家,也包括建筑师,这些建筑师可能每天工作的内容跟商业建筑不太一样,他们会想象未来的水下城市或者火星上的城市,所以这个地方会讲到理想城市的乌托邦,也有可能是失败之后的废托邦,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产生新的机会,让我们对话和交流,但有时候技术也会导致隔离、异化,让人们觉得好像是一个服从的角色,人们成为一种对象,而不是人类。
“城市升维”就是希望能够面临这些技术产生的问题,当它们应用在大尺度的城市环境当中会有问题,我们要研究这些问题,让人们有归属感。我们现在有很多项目正在做,包括虚拟的双年展,还有让深圳和香港建立直接的关系,还有UABB学堂,我也讲讲理论部分,跟另外一个团队做的比较类似,也就是展览的概念,我们希望能够讨论广泛的话题,讲一些人们感兴趣的议题,这个项目我们也希望能够在双年展开幕之前就开始,我们会有线上的期刊、公共演讲,也就是以一种抛砖引玉的方式希望能够播下小小的种子,通过人们的参与和探讨让这些小的种子长大,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三位总策展人介绍了一下这次初步的策展方案,从策展人的介绍可以看得出来,新一届双年展将是不一样的、特别的、非常值得期待的。下面进入媒体提问时间,欢迎媒体朋友提问。
记者: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次会选在福田高铁站?会在高铁站做怎样的设计,跟以往有哪些不一样的点?
张宇星:今年的选址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我们希望今年第八届深双有一些非常特别的创新,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深双主展场的选址,每一届深双的场地选择都是UABB策略的一部分,今年选择在福田地下高铁枢纽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为什么这么讲?有几点原因,第一,它呼应了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背景下,深双如何更紧密地围绕国家宏观战略。第二,回应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里面,深圳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如何跟香港以及周边的中心城市,包括广州、珠海等其他城市发生更紧密的交互。福田高铁站就是一种交互的节点,这样的节点意味着我们的展览要跟城市所有的人群发生关联,要跟周边所有的城市发生关联。从福田高铁站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是15分钟的距离,这个距离在全球的超级都市群落里面具有非常特别的唯一性,把两个超级城市用15分钟的快线连接起来。这次深双的选址选择也给今年的展览内容提出了挑战,包括展场的布置。所以接下来新闻发布会之后也会开始关于展场设计的会议。这次我们选在福田高铁站,我们希望成为未来深圳面向世界科技创新、思想创新的节点,深圳进入到创新的新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需要科技,同时需要人文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所以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地点,选择城市交互的主题,包括两个子板块“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思想体系。所以通过这一届深双不仅对深圳的城市创新带来新的推动,同时也让深圳在全球的创新体系里面重新塑造我们的价值。
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城市升维”这个主题,我们都知道科幻所预示的未来就是城市的明天,看一下这三个板块都挺有意思,包括有国内顶尖的科幻专家刘慈欣先生的加持,这是国内读者所比较熟悉的。三个板块,我想问一下在这三个板块当中都是面向未来的,我记得上一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城中村,城中村是现实的世界,科幻所预言和描绘的是未来虚拟的比特的世界。有没有可能在这三个板块当中延展一下,把虚拟和现实的世界进行映射,这样的映射是新旧、现实与虚拟的跨越,这样对于“城市升维”这个角度,我个人觉得会更有意思,升维,从3维到4维甚至到更高的维度,这样可能会更有意思,而且给广大参与双年展的普通市民会有更大的冲击或者是思考。不知道主策展人以及另外两位是怎么考虑的?
法比奥·卡拉卢奇: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吴岩教授是做科幻的策展人,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会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尝试,因为有三个部分,我们不一定要严格地分成三个部分,很多层面上我们可以把现实和虚拟混合起来,我们在团队中也会有人把虚拟和未来进行融合,通过现实系统,我们可以更精确,这时候我们可能就无法分辨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了。双年展我们希望能够研究,通过科幻,也通过其他的角度,我们有很多建筑艺术师来参与,他们也有虚拟现实的作品,现在人们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总是跟人相关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将会融合在我们的工作之中。
记者:双年展今年是第八届了,我想问一下深港特色在双年展上有怎样的延续?现在是叫深港双城双年展,它到底是地理的特色还是元素的特色,在设计方面是不是会有城市的特色展现得更多一些?
张宇星: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从2007年开始,我们把香港和城市这两座城市用双年展的形式紧密联系起来,用深港双年展的名义已经是第七届,深港是全方面的融合,包括在组织上、主题上,以及策展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等各方面,我们跟香港是同一个展览、两个地点。特别是今年的主题是“城市交互”,我们选择的地点是福田地下高铁站,这个地下高铁站通向的终点是香港西九龙,我们希望通过今年UABB深双,把深圳和香港这两座城市更紧密地关联起来,同时也让两个地点的双年展变成更加具有同一性,更加有机地融合。所以今天到场的香港组委会的,几乎我们每次重要的会议,双方都是同时参加,我们两边互为成员。我相信今年的展览内容也会有更加紧密的关联,因为香港那边的地点选择,我相信也会呼应我们今年深圳这边的场地选择。第二个是在内容上,我们这边叫“城市交互”,香港那边的主题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是我相信深圳和香港同一个展览、两地举办的模式一定会对全球的双年展发展提出一种新的模式,而且这种合作是非常好的。
记者:请问卡洛·拉蒂关于公开征集展览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卡洛·拉蒂:我讲过我们有两个元素,一个是特邀嘉宾,这些人会跟我们一起工作,另一方面是在双年展之前,我们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公开征集的过程,我们会决策谁来邀请,但是我们也想发现其他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人,一种自下而上的做法,有学生可以参与,也许是中国大学的学生,也许是其他国家的大学生,通过公开征集也可以参与我们的项目,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一种呼吁,可能会出现一些让人们惊喜的结果。通过公开征集,我们会有更多的参与者,也许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想法,可能是我们之前没有想过的,我们自己想可能不一定能想到这些想法,通过公开征集能够有一些好的点子。
记者:深双一直有国际的视角,我想问一下孟院士,您作为深圳最资深的建筑师之一,您的策展团队如何让深圳本土的建筑师,无论是大型的机构,还是小型的独立建筑师事务所更深入地参与到这次深双的活动中?
孟建民:我刚才已经介绍了,我们这次征集参与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是比较广泛的,除了有国际化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以外,也有本土,包括国内的,对未来城市、未来建筑有思考、有探索的参展者,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相当一部分参展人,当然还没有完全固化下来,有一些还在征集当中。我们选择的标准,就是要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建筑未来的发展,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探索,以及他们在城市规划、设计和艺术表现方面的探索,这是我们主要的征集对象。所以本土建筑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考虑的对象。
记者:请问卡洛·拉蒂先生,刚才您提到“垂直空间”,有没有技术的元素深入到里面,这个项目的战场,UABB展览之后能为城市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卡洛·拉蒂:我们讲的是城市连接,我们觉得这个展场很有趣,我们也很喜欢它,喜欢它的连接,能跟香港连接,另外还有不同层级的连接也很重要,比如公园和车站的连接,因此我们的方案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垂直的广场来进行连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这个广场,这是其中一个方案,会后我们还会探讨这个方案,这个广场会有很多内容,包括两个团队的内容,这个垂直广场将会是生活的、生动的、鲜活的,它会有公共空间,在双年展期间可以是书店、咖啡店,但展览之后也会存在,让其他部分也可以继续存在,双年展的内容可以用它的技术内容,它可以在城市中继续生长、继续发展,这个城市的结构会是永久的,有些是一种试验性的技术项目也可以放在里面。
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孟院士,福田高铁枢纽站是主展场,还有9个分展场,我想问一下主展场和分展场是怎样联动的?
孟建民:就目前我们策展的主要精力是在主展场方面来着重考虑,其他9个分展场,我们要在组委会的统筹和协调下,我们也会做一些统筹和协调,来实现这次双年展达到一种大的协同,来表达出我们这个板块“城市升维”未来性的表达,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去落实和具体安排的工作。
张宇星:深双我们从2015年那一届开始就把分展场作为我们UABB的常设项目,2015年当时做了一个分展场,2017年设了5个分展场,今年设了9个分展场,分展场的设立也是UABB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来回应这个主题,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体现在它基本上是深圳各个区的重点地区,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策展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的分主题,同时选择的地点也是比较灵活的,这是主展场和分展场的区别。当然他们的体系也需要组委会和学委会的统筹,我们希望在主展场里面能够充分呼应每个分展场。前期我们跟策展人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几乎都有同样的意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虚拟现实也好,通过数字连接也好,甚至通过实体的连接等各种方式,怎样把主展场和分展场建立更紧密的连接和交互,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在分展场反过来也一样的,我们如何在分展场同样映射主展场的内容。今年的大主题是“城市交互”,这意味着我们今年会有大量的新技术,这些新的技术会把主展场、分展场之间的连接和交互做得更加紧密,这也是我们值得期待的一个内容,今年的分展场,我相信会非常有意思。分展场对每个区的推动都非常重要,所以每个区都特别积极、非常认真地做这件事情。所以在这样的体系里面,我也建议媒体朋友能够把整个UABB大的展场体系作为整体来考虑和推介,最终跟香港对称的展场体系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整个UABB的整体体系,这样的整体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双年展结构,这种结构就跟写一本书一样的,如果把它合在一起看非常有意思,单独看只是某一个章节。所以非常欢迎所有人既去主展场,也去分展场,当然很重要的也要去香港展场看一看。
主持人:通过下午的发布会,大家都非常期待看到这本内容丰富的“书”,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告一段落。最后,我谨代表双年展组委会再次对各位嘉宾和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衷心地感谢!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双年展后续各项活动和报道。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Copyright©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