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主持人王楚宏(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并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日前,印发了《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天新闻办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相关的情况,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
市民政局局长 廖远飞先生;
市民政局副局长 皮勇华女士;
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孙美华女士;
福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朱伟华先生;
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 倪赤丹先生。
下面,请市民政局廖远飞局长介绍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总体情况。
廖远飞: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养老服务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民生事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事业与产业并举的发展原则,老年人福利和养老服务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养老服务政策从“碎片化”到“体系化”,逐步形成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为纲领、若干中长期规划为核心、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基础的养老领域政策体系。二是养老服务设施从“零星布局”到“规模发展”,形成了以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老年之家为支撑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家门口”养老服务更加便利。三是养老服务从“政府兜底保障”到“社会多元供给”,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供给格局。四是养老服务队伍从“能力不足”到“专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医疗护理、老年服务、社会工作多元参与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五是养老科技应用从“局部探索”到“整体布局”,互联网、物联网、科技产品等科技助老应用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六是老年人福利保障从“特定人群”到“适度普惠”,我市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全国最高,敬老优待覆盖面全国最广。这六个方面的变化为深圳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深圳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主要的探索和实践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以理念为先,聚焦群众关切,高站位谋划“老有颐养”发展大局
养老问题是群众关心的“身边事”,是民生大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探索“老有颐养”的实施路径,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创新性发展。
(二)以决定为纲,强化顶层设计,高起点构建“老有颐养”政策体系
市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为我市养老服务发展作出方向性、长远性、原则性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以《决定》为纲领、养老服务业“十三五”等中长期规划为核心、“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全面覆盖土地、财政、金融、保险、税费、医疗、人才、产业等方面。待会勇华同志将就“1336”实施方案会作详细的介绍。
(三)以规划为据,保障发展空间,高标准建设养老服务硬件设施
2013年我市规划了70块养老用地并写入法定图则,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陆续推进“养老重大民生工程”、民政“9+3”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十个区的区级养老机构全部新建或扩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建标准提高至不少于750平方米;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共有养老床位12879张,能够有效满足现阶段我市老年人养老床位的需求。
(四)以扶持为策,激发社会活力,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一是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推动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多部门联合出台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标准,新增一张养老床位资助4万元;收住户籍失能老年人最高资助每月600元;医养结合机构和五星级养老机构奖励30万元,相关资助范围和标准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全市现有111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由社会力量运营,68家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符合条件的可获得50-100万元不等的资助。
(五)以医疗为基,推动医养融合,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
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推进医养设施临近规划设置,推动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探索长期照护制度,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
(六)以科技为核,引领业态升级,促进养老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鼓励开展老年服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将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战略任务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目前我市在生命健康、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照护康复产品和智能照护平台等领域,培育了一批跻身行业前列的企业。
(七)以效能为上,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我市福田、南山等区级养老机构已相继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改革。2018年底,以新型事业单位模式成立市养老护理院,在坚持公益性服务方向和托底保障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政府主导、社会运营、专业指导、基金会参与的现代法人治理机构,通过企业化用人、政府以事定费、部分空余床位面向社会开放等举措,有效推动了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
(八)以人才为本,共建养老学院,发挥人才培养驱动作用
我市已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将专业人才培养纳入我市紧缺人才培养目录。2018年成立由市民政局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合作探索“前校后院”,“校院融合”等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历教育,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打造养老领域智库组织,参与深圳市养老服务领域的顶层设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加快实现“老有颐养”,我市于7月出台了《关于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1336”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供给体系、支付体系和监管体系,确保兜底养老服务保障有力、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非基本养老服务充分发展、养老产品服务丰富优质,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谢谢!
主持人王楚宏:谢谢廖远飞局长。下面,有请市民政局皮勇华副局长介绍《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有关情况。
皮勇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远飞局长介绍了《实施方案》的发展目标,展望了深圳养老服务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下面,我就《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从出台背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三方面做简单介绍。
一、《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养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了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和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新要求。深圳虽然是个年轻的移民城市,但老年人数量并不少,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33.76万户籍老年人,还有大量来深居住的非户籍老年人,老年人口发展呈现出增长快、密度高、候鸟型、空巢化的趋势。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省有关要求,前瞻谋划,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于7月3日出台了《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实施方案》紧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和老年人口发展关键“窗口期”,以工程化、项目化推动项目落地,力争实现“有备而老”“渐富渐老”。
接下来简要介绍《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
《实施方案》坚持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两侧发力,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充分放权与有效监管双管齐下,保障基本与普惠养老双向并举,围绕三大变革,七大策略,提出了17项工程67个项目。一是围绕质量变革,实施标准引领策略、优质供给策略、法治保障策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是围绕效率变革,实施科技支撑策略、人才驱动策略,推动养老服务创新发展。三是围绕动力变革,实施需求导向策略、共建共享策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上述三大变革,七大策略,概括起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1336”养老服务体系,即搭建1个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3方力量,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3种服务,做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
下面,我就围绕“1336”简要介绍《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336”的“1”为搭建一个平台。上周市政府在此召开了“新基建专场”的新闻发布会。力争到2025年,深圳新基建的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居全球前列,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之下,我市的养老服务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管理+服务”系统,统筹推进规范、多级联动的智能化服务、大数据应用、全流程监管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目前,老年人接触比较多的是政府为老年人配置的智能呼叫救助设备(比如智能手环、呼叫喵、一键智能平板电脑、智能手杖等等),有紧急情况可以一键链接到专业服务,目前全市有6300多名失能、失智、失独、优抚以及低收入的老年人受益。还有智慧养老颐年卡,融合了多种福利政策,力争实现养老服务“一卡多用、全市通用”。未来基于此卡,我们还将打造多种服务场景,比如高龄老人津贴目前是传统申请的政府审批模式,改革后为“无感申办”的主动服务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老年人不动腿。养老院也将搬回家,依托智能化养老产品和上门服务,打造“虚拟养老院”,实现“养老不离家、看病不离床”。
“1336”的第一个“3”为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一是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编制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建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分类保障政策等。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前不久,配套《实施方案》,我们联合10个部门出台了《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涉及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51条,涵盖用地、规划、建设、税费优惠、医养结合、运营资助、培训补贴等六方面政策。接下来,将对照扶持清单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引导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中。三是强化家庭和个人的第一责任,构建家庭支持体系,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通过实施家庭照护能力提升、乐活养老示范、孝亲敬老环境建设等三大工程,开展九大项目,全面构建家庭支持体系,扶助家庭更好地履行赡养责任。比如开展家庭护老者培训项目,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免费提供培训,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和专业水平,目前已经上线23门家庭护老者课程,家庭护老者可足不出户网上培训学习;比如开展家庭护老者喘息服务项目,长期照护老人的家庭成员承受着非常大的体能和心理压力,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家庭护老者提供临时性替代照护服务,让他们得以短暂的“喘息”,减轻照护压力;开展老年无忧出行项目,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全市投入无障碍出租车,方便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出行;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关爱项目,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面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探访与帮扶服务。
“1336”的第二个“3”为夯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三种服务。一是夯实政府保障基本职责。政府将制定和发布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清单,做到清单之内项目以政府支出为主,清单之外项目以个人和家庭支出为主。2022年底以前,每个区至少建成一家具有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区级兜底保基本型养老机构。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在满足符合条件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入住需求后,剩余床位可向社会开放,由市相关部门制定收费指导价。二是实施居家社区养老强基工程。社区新建居住区根据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对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空置房屋,各区和街道可探索以低偿或无偿等方式提供给社会力量使用,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坚持品牌化发展,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运营,推动机构等级评定;坚持集约化建设,持续推进长者助餐服务;坚持精准化供给,设立社区养老专员,促进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三是实施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或探索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鼓励养老机构参与星级评定,开展养老机构风险整治专项行动。设立失智照护专区,满足失智照护刚性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1336”的“6”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六个层级。市级承担统筹、指导、管理、评价职责。区级落地实施各项政策措施。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全面覆盖、纵横协同、便捷高效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到2025年底,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站。全市进入老龄化的社区实现社区长者服务站点100%全覆盖。实施家庭养老床位试点项目。区级落地情况我们一会请福田区做典型介绍。
《实施方案》在聚焦构建1336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还突出了“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法制保障,加快推动养老服务立法工作。目前《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能。老年人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提供到哪里。《实施方案》设置了全市老年人口现状与服务需求调查项目、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养老服务发展指标监测项目,实时跟踪掌握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建立社会评价体系。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深圳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和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未来深圳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和服务研发、制造、营销中心,引领全国的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和服务标准发展。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目前老年人的整体支付能力偏弱。《实施方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失能失智人员基本照护需求。推动建立保险、福利和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集中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费用。发展普惠养老金融,增加老年人财富储备。
为了保障《实施方案》的有续推进,政府将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工程化管理机制和督查督办机制,按照“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要求,确保各个项目落地。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楚宏:谢谢皮勇华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有请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孙美华女士介绍我市老龄工作和医养结合有关情况。
孙美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年健康工作。在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此,我们按照老年人健康特点和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需求,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我重点讲一下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两块内容:
我们现在在预防保健做了几个基本的公共卫生项目:一是老年人免费体检,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论户籍与否,都能在居住地的社康享受到每年一次的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截至去年底,有20多万人接受免费健康体检,这也是深圳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让不光是老年人,所有人群不得病、少得、晚得病,得了病还能治好病。二是安排财政补助资金,为户籍和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中的60周岁以上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提升老年人身体免疫力,降低因流感和肺炎引发的并发症带来的住院开支。三是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通过对社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落实转诊推荐,推动老年心理问题的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早治疗,这项工作我们刚开始起步,10个区分别选取一个社区在做试点预防老年人心理疾病。
疾病的诊治就是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社康为基础,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到2020年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比例要达到100%。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要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延伸。
目前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已经由市属各医疗卫生机构和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方案,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圳的老年人将获得更多的健康保障。这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介绍。
接下来讲一下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养老医疗需求服务的新机制,主要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辅助与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而建立的新型工作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养”到哪,“医”就跟到哪。现在老年人主要有三个场所养老,一是“机构养”,如社会福利中心; “社区养”,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年人将来在家里面居家养老。这三种途径,我们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方案》《规范》等制度,探索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在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准上,我们推进医院-社康融合发展,改革现有专家进社区模式,以市属医院为龙头,汇聚全市高水平专家,组建心血管疾病等13个医防融合专家团队,老年病专家团队就是其中之一,就是以市人民医院牵头,带动全市的老年病专家一起下社康,一起来提高社康的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驻社康机构开展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坐诊带教和技术支持等,充分发挥高水平专家学术引领与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依托家庭医生的平台,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实现居家健康养老。在制度保障上,依托家庭医生推进社区医养结合,鼓励引导社康中心与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老年人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健康食谱、健康讲座、健康体检、中医保健、慢病管理、巡诊转诊等系列服务。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有养老机构50家,医疗服务已实现了全覆盖;对投入运营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也都跟社康建立医养结合机制。谢谢。
主持人王楚宏:谢谢孙美华女士的介绍。下面有请福田区朱伟华副区长介绍福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有颐养有关情况。
朱伟华: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福田区是深圳的中心城区,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约10.3万人,占全市户籍老年人的近三分之一,我们是养老服务的重点任务区,虽然和很多城市相比,目前老龄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但老龄人口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福田区一直积极应对与日俱增的养老需求,实现多个“第一”:“五有五化”的都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全国第一批入选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老龄办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区福利中心PPP模式,是全省第一家区级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改革项目,并且成功创建为五星级养老机构;第一个在区级层面建立落实城市更新项目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建机制;园东八角楼托养中心,是全市第一家建成的社区托养机构。我们还先后引入了万科、国寿、世联、美国护明德等大型养老企业在福田落地养老项目;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全面、层级健全、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近日,市里发布了《深圳市关于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描绘了引领性的愿景、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福田区将率先示范、勇当尖兵,针对《方案》的17项工程67个重点项目,现正起草出台“1+3”文件,我们会逐项分解落实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方案》,聚焦“热点”,消除“痛点”,打通“堵点”,接上“断点”,做到四个坚持,全面推进“老有颐养”工作。
一、坚持系统规划,强化服务支撑
一是重构养老服务体系。要着力解决养老资源碎片化的问题,把分散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分布合理的养老服务网络。在区福利中心、区老人保健服务中心、12家颐康之家、14家日间照料中心等现有养老阵地的基础上,构建“1+10+N”服务网络,即1个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0个街道长者服务中心,N个社区长者服务站和小区长者服务点,把方案中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全面落地。二是全面向智慧养老升级。福田区现在已开发部署“福田都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接下来我们将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持续完善,力争实现“三个一”,即:逐步实现政府监管、机构服务、长者福利等“一网通管”;全面推广颐年卡,实现“一卡通办”;长者生活、健康、应急在平台上“一站式服务”。目前,已为2300名特殊老人配备智能手环,提供生活服务5.42万人次,已经发放颐年卡超10万张。三是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100%建立契约式合作,设立4家医保定点养老机构,计划选取2家医院、2家社康中心及1家养老机构,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并设立区、街、社区三级长者心理服务机构。四是办好长者饭堂。优化长者助餐补贴机制,完善人脸识别就餐系统,在23家长者饭堂基础上,逐步推广政府与大型餐饮企业合作助餐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用餐需求。今年将设立5家长者饭堂、布局10家长者助餐服务点。五是大力培养养老人才。制定养老服务人才扶持政策,设立“福田区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专员服务模式。今年将培训1200人次。
二、坚持标准先行,推进品牌建设
一是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将居家护理、托养照料等服务标准编制工作,纳入福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形成服务规范、流程科学、质量过硬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二是构建星级服务网络。发挥区福利中心、益田颐康之家等五星级、四星级养老机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与星级评定挂钩的补贴机制,组织、鼓励辖区养老机构申报国家和省级星级评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力争实现星级养老机构在十个街道全覆盖。三是优化老年教育体系。在莲花北社区开展老年大学试点,开设古筝、舞蹈、摄影等24门课程逾80个教学班,每年近2700名老年学员参加课程。接下来,将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广泛布局老年大学,建立“区—街—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三、坚持加大投入,加强普惠供给
一是全面推进“907”幸福康养惠民综合示范工程。就是要实现90%的老人可以在家庭安享养老服务,7%的老人在社区安享养老服务。作为改革试点区,今年将与大型机构合作,大力推进适老改造试点,发展嵌入式、小型化养老服务设施。深入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通过建筑硬件改造、家庭家装改造、辅助器具适配、智能产品适配等方式,提高失能及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质量。培养社区养老专业机构,让老年人在家里、在社区就能享受高品质、专业的养老服务。二是加强养老设施供给。加大用地用房资源供给,将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梅彩等8个重点开发区域及更新单元落实老年人托养中心项目,力推新建大型养老服务设施落地。三是创新普惠床位建设。建立新型床位供给模式,通过向社会机构补贴等方式设置政策型床位,降低老年人及其家庭负担,多渠道盘活社会机构床位资源。
四、坚持精准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优化老年人托养机构扶持政策,推出含建设、运营、租金、床位、星级评定、医养结合等全方位的扶持措施,多年来已为辖区养老机构提供逾2亿元补贴,利用慈善资金为养老机构配备7台适老改造的“福星车”。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加强养老机构安全和资金监管,建立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流行病、传染病防控常态化管理机制,将设立长期单独隔离观察床位、防疫物资储备纳入养老机构建设及运营评价指标。三是营造敬老氛围。组织养老公益论坛、护理知识讲堂、服务机构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居民养老观念,引导全社会关注养老事业。
养老服务是大件事、也是大家事。我们将更加积极作为、用情用智,凝聚上上下下的力量,动员方方面面的资源,为深圳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贡献福田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楚宏:感谢朱伟华副区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今天的发布主题向台上的嘉宾提问,提问的时候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法制日报的记者,我想请问市卫生健康委的孙主任,深圳是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目前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进展?
孙美华:讲这个之前我先讲一下死亡质量,死亡质量是近几年走进我们生活的一个词,意思是病患最后的生命质量。相对应的是缓和医疗,意思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这一过程时,便采取缓和疗法来减缓病痛症状,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既不延迟也不加速患者生命,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安详有尊严。安宁疗护就是这种缓和医疗一种方式,安宁疗护除了照护病人以外,还为患者家属提供哀伤辅导和心理辅导服务,最终实现生死两相安。
死亡质量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死观,对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如何用法律法规保障行医安全?毕竟多了一种救治方法;对病患家属来讲,如何体现孝文化?对患者而言,当生命走向尽头又失能失智时,如何做到“我的生命我做主?”这些都是死亡质量范畴内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绕不过去的心结,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至今我们还没学会如何“谢幕”。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启动75个城市开展安宁疗护的试点工作,深圳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做了这么几件事: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因为它关系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都知道安宁疗护是怎么回事,使安宁疗护不再陌生,这是对社会大众的宣传。还有就是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因为健康的基础是生命,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善待生命。二是规范医疗行为,安宁疗护是一项由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志愿者共同完成的事情,要科学、规范,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三是我们选了九家大医院和区级基层医疗集团开展安宁疗护试点,现在全市已经有158张病床可以开展这项服务;四是要制定这种安宁疗护服务的医保支付方式,这也是我们试点的内容。
上个世纪,殡葬改革是一场易风易俗的革命,现在悄然兴起的安宁疗护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死观,提高死亡质量将会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深圳正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信在安宁疗护方面也能做出样板,形成特色,谢谢。
记者:皮局您好,我是深圳新闻网的记者,随着我市老年人人口不断增多,我们了解到很多老人既希望能够在家里养老,享受“天伦之乐”,但又担心子女和保姆没办法像养老机构那样专业,刚才您在介绍“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时候也提到“居家社区机构联动”“家庭照护能力提升”等等,未来我市居家社区养老如何规划,怎样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
皮勇华: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目前老年人养老主要分为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模式,大致呈现为“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如何更好的满足97%的老年人对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多元化的需求,让广大的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在家庭亲情的陪伴下颐养天年,确实是我们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方案》中,前面也有介绍是《实施方案》的重头戏,我们将以“居家社区养老强基工程”“907幸福康养惠民综合示范工程”“家庭照护能力提升工程”等为抓手,不断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具体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
一是以便捷化为方向,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到2025年底,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中心,主要功能是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站,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管、文体娱乐、助餐配餐、辅具租赁、喘息服务等等服务;在住宅小区(片区)设立长者服务点,主要是提供居家上门照护和链接资源。通过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点科学、均衡布局,让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照料圈,机构养老1小时服务圈”的优质服务。
二是以专业化为引领,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我们已经制定了《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并将于近期发布,以此来不断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力争创建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宜人、服务专业、设施齐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机构,逐步提高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以品牌化为目标,培育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我们大力引进和培育市场化运作的优质养老服务运营机构和企业,鼓励机构和企业跨街道承接多家长者服务中心、站、点,支持养老服务连锁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今年我们将会启动实施“907”幸福康养惠民工程,推动国有企业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价格普惠、服务优质、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四是以集约化为手段,持续推广社区长者助餐。2019年我市推出长者助餐政策,目前全市已有263家长者饭堂和助餐点,可以说是受到老年朋友们的普遍欢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还得到了政府补助。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社会餐饮企业或熟食中心,建设社区长者食堂、设置助餐点并根据需要开展送餐服务。
五是以家庭护老为支撑,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照护者培训。前面也有介绍了,在家庭适老化改造方面,今年我们试点为450户户籍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资助标准为每户不超过1万元,欢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关注和申请。通过试点工作,我们将探索符合深圳实际情况的适老化改造模式,总结成熟后逐步向全市推广。配合适老化改造,我们也会将机构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在家庭照护方面,前面已经介绍, 2020年我们启动了家庭护老者培训,目前已上线20多门家庭护老者课程,今年内将培训1万人次,未来5年每年将线下培训至少1000名家庭护老者,并且我们会持续丰富更新线上课程,打造家庭护老“云课堂”,方便家庭护老者随时随地学习。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记者:我是第一现场的记者,请问一下福田区的朱区长,福田区地处中心城区,用地资源稀缺,房价高企,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日益渐增的养老需求,政府下一步对增加养老床位有什么打算?
朱伟华:福田是中心城区,也是成熟的城区,所以土地是非常稀缺的。现有的养老设施床位跟未来的养老需求是不相匹配的,必须要提前谋划、全面统筹,福田区委区政府这几年全面发力补齐养老床位短板,主要通过三个措施来丰富供给。
一是向城市更新要床位。福田区早在2012年就建立了城市更新规划配建机制,要求每个更新单元必须配备1000㎡以上的场地用以建设老年人托养中心。每做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在这里面就要专门配建1000平米的老年托养中心,因为有这个超前的规划,我们区现在已经在梅彩、华富等8个重点开发区域及更新单元落实老年人托养中心(颐康之家)项目用地,新增面积8500㎡;另有8处正在做可研的更新项目,也规划了约1.45万㎡托养中心(颐康之家)项目用地。这些托养中心就建在社区里面,所以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开展社区养老的重要阵地。
二是向新建设施要床位。今年,区委区政府下决心,并将建设大型养老设施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在梅林片区选址高标准建设区福利中心二期项目,补齐机构养老的设施短板。
三是向居家养老要床位。刚刚廖局和皮局介绍了居家养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会把它作为重要的突破点,逐步扩大适老化改造的试点范围,鼓励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精细化照护服务,通过家装改造、辅助器具适配,打造嵌入式“家庭养老床位”。区政府也安排相应的资金作为市里安排的试点项目专项资金,我们将全面开展适老化改造,让更多的人在家里面可以享受专业的照护。
记者:我是中国改革报记者,问一下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的院长,我年龄比较大,深圳的养老我是享受了一些福利,我经常也跟内地的朋友介绍。因为老年比较复杂,老年的概念是60岁以上还是多大年纪?还是65岁?跟内地不一样,我们深圳是什么概念?还有在深圳居住时间比较长的老年人,常住和户籍,算不算深圳的老年人。还有健康养老学院有哪些成果,在深圳养老的问题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将来我们把这些问题怎么通过我们的民政、卫生健康委甚至还涉及到很多的部门,怎么综合把这个问题解决。谢谢。
倪赤丹:谢谢您的问题,我们是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市民政局共建的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学院承担三大职责,一是为深圳市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政策研究、产品研发和标准制定的职责;二是承担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职责;三是推动深圳养老领域行业与国际交流发展的职责。
刚刚您的问题是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老年人的年龄划分问题,从整个学术来看以及从国际的经验来看,60周岁以上是老年人。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新的趋势,目前无论是从国际和国内的情况来看,都在持续地推动延迟退休,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按照现在的法定年龄应该是60周岁以上称之为老年人。
第二,我们健康养老学院2018年6月份挂牌成立,目前为止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我们参与了深圳市一些重要的养老政策研究工作,同时也在继续地开展老年人服务需求调研等一系列的工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第三,您刚刚也问到一个问题,现在整个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些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们也有一个感觉,确实作为深圳健康养老学院来说,我们觉得现在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人才确实是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瓶颈和关键的问题。尤其是从我们深圳市公布的“1336”的方案来看,我们觉得养老人才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深圳未来引领和在全国养老服务发展当中的一个品牌。从这个方案来看,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一是未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养老服务从业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养老行业确实存在招人难的问题,我们“1336”的方案当中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我们的培训指导目录和紧缺人才目录。按照这样的规定,未来养老服务从业以及报考相关专业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也了解,市人社部门正在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的薪酬调研,研究制定了全市养老从业人员的工资指导价,为未来建立一个合理“规范”可持续的行业薪酬体系提供了一个依据。
深圳非常注重养老服务人才褒扬,市人社局、市民政局每年举办不同层次养老护理人员技能竞赛,为养老护理员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从业人员。同时,深圳鼓励和引导养老从业人员参加技能菁英、鹏城工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领军人才的评选活动。
第二,养老队伍建设的路径未来更加清楚了,未来养老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方案当中对于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提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养老从业人员的技能评价,二是提出了在养老从业人员队伍当中要开展继续教育,建立相关的制度,健康养老学院在未来发挥资源优势,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关规定,提升在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2019年,在市福彩公益金的资助下,我们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家庭护老者等多层次培训,累计开展培训2000人次以上。
第三,未来参与可以更加多元了,深圳养老服务的人才品牌将进一步擦亮。
从今年开始深职院开办一个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从今年的高考学生当中招收80名学生,我们也欢迎有志于在深圳从事养老服务的青年学子报读这个专业。二是依托这个专业,创新“双元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深圳的一批从事养老的企业,比如说华润、招商健康、万科开展“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共育人才;三是我们也想依托这个学院在未来打造一个养老服务人才的高地,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资助,学院每年向全国招收20名学员,每人资助10万元学费,打造“乐龄伙伴”养老人才品牌;刚才皮局也介绍了“家庭护老者”培训,我们今年将培训1万人次的家庭护老者,未来五年每年培训1000名家庭护老者,把家庭的照护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也打造了家庭护老者的培训品牌,我就以人才这个核心问题来做一个回应,谢谢。
主持人王楚宏:谢谢倪院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发布会图文实录将在深圳政府在线网站和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欢迎大家将感兴趣的问题发到市政府新闻办的电子邮箱,我们将会邀请有关部门及时回应。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
Copyright©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