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金融力量护航实体经济 深圳农商银行下沉社区 深耕普惠纾困小微
2021-10-11 10:0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本土金融力量护航实体经济 深圳农商银行下沉社区 深耕普惠纾困小微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11日讯 (记者 朱琳 通讯员 张凌)“你是否见过四处无人的东门?”也许你曾经见过凌晨时分的东门,有忙碌的货柜车在卸货,有刚结束营业的商户正在关闭店门,也有华丽的霓虹灯五彩纷呈、闪烁其间。疫情期间的东门却呈现出以往没有的样子:万籁寂静,灯火寂灭,往日人流汹涌的地铁站空空荡荡。对于商户来说,这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商业停摆。停摆多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却要多一天的支出。

深圳农商银行参与政银企对接会

深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调研

彼时的刘先生正遭遇着这样的困境。他在罗湖东门经营着一家面包店,店铺的位置就在地铁站门口。疫情之前,店门口人流络绎不绝,虽然租金不低,但是每天顾客盈门,小小的面包店要请三名员工才能应付的过来。然而突发的疫情中止了这一切,收入突然断档,各项开支却是“箭在弦上”,面包店面临着支付房租水电、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货款的压力。

正在焦虑之际,刘先生在店门口遇到了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街访户的深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他接过了客户经理递过来的“稳企业保就业”活动宣传折页。几天后,一笔40万元贷款资金打到了他的银行账户,在获得深圳农商银行的贷款资金后,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小小的面包店不仅恢复了往日顾客盈门的景象,还新招了两名员工。

这是“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深圳农商银行走访的数千家企业里,发生的一件小故事。目前,专项行动开展已1年有余,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会同深圳市各区政府,率领全市29家商业银行走进社区,目前累计走访中小微企业已突破11万家。

作为深圳本土的地方性法人银行,深圳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社区零售银行”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下沉社区”“送服务上门”等多项融资对接活动,优化普惠金融资源配置,用足用好各项货币政策支持工具,并结合科技手段优化授信流程,全面深入提升对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服务和“能贷会贷”能力,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自“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深圳农商银行共对接企业数量2000余户,其中有融资需求的有1363户,目前已为590户企业成功授信。

深圳农商银行副行长张志华表示,“这次‘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与我行社区零售银行的定位高度契合,走进社区,下沉服务,也一直是我们的基本功。深圳农商银行在深圳扎根近70年,服务本土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一直是我行的定位和天然使命。未来,我行将不断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模式,全方位持续提升我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意愿,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投向中小微企业。”

多举措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深圳农商银行专门制定《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实施方案》,以实现扩大企业融资覆盖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总体目标;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全行由上至下的职责分工;建立“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及监测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除了科技手段的大力投入之外,深圳农商银行优化行内信贷政策,坚持信贷资源向普惠信贷领域加大倾斜力度。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及差异化额度管理,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额度的充分供应;优化内部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设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专项资金池,并对该资金池实行优惠利率;通过实行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的方式,将优惠利率由经营单位向中小微企业传导;放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率,在符合监管和行内规定的前提下,对相关经办人员免予追责。

“我从事这个岗位已经有十几年了,这些年支持中小微的政策真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次‘稳企业保就业’行动,政府和监管部门都参与进来了,让我们更加贴近企业,也更加了解企业,更敢贷也更愿意贷了。”想起去年到面包店调查时冷冷清清的东门,看着眼前的铁口人流如织,深圳农商银行的邵经理不由得感慨起来。

以科技手段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深圳农商银行坚守服务实体的本源初心,充分发挥网点众多深入社区的优势,辖下各支行根据周边企业和社区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小微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如深圳农商银行坪山支行、南山支行、福永支行、福田支行等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稳企业保就业对接会,派出业务骨干为企业详细讲解金融产品和优惠政策。通过“下街道、下社区、下园区”,“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送产品上门”,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担保难,无法提供抵押物,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之一,“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以来,深圳农商银行就把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和首贷比例当做工作重点来抓。该行结合科技手段,加大信用贷款的研发投入,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出了“速易贷、税e贷、薪e贷”等多款面向小微企业的专属信用贷款产品。同时开辟采用线上自助出账、自助还款的方式,灵活使用信贷资金,并通过政府平台、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推广,解决中小微企业在疫情环境下无担保、融资难问题。

担保难问题曾经难倒多少英雄好汉,高大上的科技型企业也不例外,深圳市D科技有限公司的郭先生对此深有体会。该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生产高品质耳机耳麦、无线音频传输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疫情对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外包生产的企业一度停工,产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紧随着工人工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上涨,并且要求现金方式结款;疫情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因素,货物出口通关、物流、销售的周期拉长,导致借款人回款周期拉长、货款积压,流动资金出现紧缺。

在内外交困之下,郭先生焦急万分,四处奔波,联系银行、上游供应商和亲戚朋友,由于时间紧急,且以前没有向银行贷过款,加上无法提供担保品,导致一时未能及时补充流动资金。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深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了解到该公司的情况,第二天便上门与郭先生对接,深入调查其经营情况。之后,深圳农商银行开通授信审批的绿色通道,通过大数据分析该公司的信用情况,结合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性,给予该公司“科技信用贷”2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获得这笔200万元信用贷款资金后,深圳市D科技有限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从而得以平稳度过疫情难关,并在之后赢得了业务突破的有利时机。

此外,深圳农商银行还与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通过公共信用数据合作,推出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深商贷”,运用公共信用数据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社会公共信用价值转化为信贷价值。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从成立之日起,深圳农商银行就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安身立命之本,把营业网点设在了社区,也坚持让客户经理下沉社区,走进身边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里有地铁站口的小小面包店,也有初具规模蒸蒸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城中村的便利店,街道转角的奶茶店。就是这样一群规模虽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微小企业,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支撑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支撑着千家万户的就业保障。

[编辑:陈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