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观察 第242期|学术造假,就像眼里进的沙
2020-09-17 16:1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网观察 第242期|学术造假,就像眼里进的沙

人工智能朗读:

深网评论员 明月

近日,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学术论文造假、违规使用科研项目资金等案件进行调查。9月1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

学术乃天下公器,科研人员的论文造假,比起普通人造假,社会影响更加恶劣。近几年来,学术造假的事件屡屡被爆。每一次造假风波,总能引发一阵舆论热议。比如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被撤销博士学位,以及南开大学曹雪涛的学术争议。

科技部此次对造假方式及处罚进行详细通报,对涉及本单位人员的问题严肃调查处理,不回避、不包庇,对造假者起到震慑作用,对此应予肯定。学术不端问题之所以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违法成本低廉。科研人员的研究基金、学术荣誉、业界地位,建立在取得学术成就的基础之上。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就会形成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身处其中,一边是学术上的登峰造极,一边是背后见不得光的苟且。

值得注意的是,学术造假还呈现出“低龄化”现象。今年7月,一则六年级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得科技大奖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后查明其父母都是中科院研究人员。9月有消息称,曾经的“学术明星”李红良已不再担任武汉大学A3实验室主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等行政职务,他自2018年起就被质疑论文造假。今年7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小五年级学生“李某怡”、三年级学生“李某卿”共同完成的“茶多酚抗癌”研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他俩的研究内容是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得出结论为该成分确实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而李某怡和李某卿的父亲正是李红良。此事再度将李红良推上风口浪尖。

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拔苗助长短期内能够获得升学加分,但是既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助长了孩子的虚荣攀比之心。费尔巴哈曾说过,“科学是非常爱妒忌的,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那些获得佳绩的科学家,比如甘坐“冷板凳”的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冷门的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研究数十年的钟南山院士,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扎实付出。对于现在的学术造假者们来说,与其有忙着钻空子,动造假的歪脑筋,不如静下来沉淀心情,沉淀自己,铸就学术。

当然,对于学术造假零容忍的态度,不是几次通报跟口头表态就能杜绝的,这需要我们有求真务实的“洁癖”心态,把学术造假看成眼里的沙,形成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应严格履行监督职责,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与监督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将学术不端的生存空间消灭殆尽。


相关报道:

论文买卖调查:有人花10万买两篇,代写代投机构打擦边球

科技部查处一批论文造假案,有医院科室主任被解聘

学术弄虚作假?严惩不贷!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241期|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

深网观察 第240期|莫让网络平台成为毒害青少年的“培养皿”

深网观察 第239期|用“北斗”来驯服共享单车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