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深网评论员 明月
3月6日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建议调整或取消音乐类考级”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音乐考级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存在究竟弊多还是利多?取消考级真的现实吗?在这场围绕音乐教育展开的网络争论中,类似的问题被接连抛出。
在被外界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时,3月7日深夜,李心草在微信朋友圈中再次表达了观点:“‘取消’不是目的,回到艺术和教育正常自然的轨道上才是目的。”诚然,在“取消”一词的遮蔽下,不少讨论片面解读且偏离了李心草的建议内容本身。在目睹了太多因考级而来的乱象后,作为音乐工作者,李心草发声呼吁:音乐考级背离了初衷,现状不改不如取消考级。
音乐考级的确走到了需要反观自身的路口。音乐是最美的艺术形式之一,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在我国在美育教育中也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能陶冶情操,纾解压力。随着小孩子课余时间学习艺术类技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考级证书成了一种能力的证明,也是一种督促小朋友们练琴的手段和动力。音乐是触动灵魂的语言,难以用级别去量化与对比。如果只是按照考级的条条框框去衡量音乐,奔着“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目的去努力,只有规定,没有灵感,那就有违音乐学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会扼杀孩子对于音乐本身的热爱。贝多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而不是因为他的演奏技巧有多高超。
纵观目前音乐类技能考级现象,正如李心草所言,考级带来了许多后遗症,急于求成,目的相当功利,至于是否热爱音乐,反倒成为了次要因素。以钢琴为例,考级的水很深,有各种各样“含金量”不同的证书,业界认同度相对比较高的还需要大量的乐理知识考试,征战在考级路上的家长和孩子苦不堪言。
当然,对于音乐本身考级的意义,应该有一个理性的看待,毕竟考级并无“原罪”,只是具体操作背离了初衷。因此“调整”势在必行,诸如加强市场监管、改革考级内容和形式、提高师资素养等。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教育考级制度就十分周密。比如加拿大的钢琴考级制度就是由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制定的,全国使用统一教材,每一级的曲目有很多选择,每隔五六年更换一套曲目。音乐类考级越发热门,就越需要调整好培训机构、家长和学生的心态,促使音乐类考级持续健康发展,使之回到艺术和教育的正常轨道上来。
相关链接: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