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两年来,深圳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跑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程。
两年建设成果速览
《意见》提出的56项重点任务中:
●已完成任务9项
●取得重大进展任务43项
●持续推进任务4项
一、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化经济新体系
面对世界经济的逆风和回头浪,深圳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枢纽功能强、产业配套全、营商环境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深化对外经济联系,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亚—东欧—西欧国际陆上物流新通道,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开行中欧班列64列,运输量6112TEU,实现贸易额2.87亿美元
●国际友城总数增至88个,国际友好港26个
●成功举办2019年、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积极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携手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成功举办广深联动双城论坛,签署7个专项合作协议,第一批27个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
●高水平规划建设深圳都市圈,初步编制完成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
●签署深圳—汕头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形成20项合作重点工作
●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深大城际、深中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深汕高铁正式开工建设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成绩优异
●助力9省54县(区、市)20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建成广西百色深圳小镇、喀什大学新校区等一大批项目
●举办首届消费扶贫交易博览会、第二届对口帮扶交易博览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二、贯彻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深圳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出台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启动30个专题规划研究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成立,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
●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土建工程主体封顶
●精准医学影像设施、材料基因组关键技术和设施研发加快实施
●出台重大科研平台自主攻关扶持政策,加快引进重大科技创新资源
建立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广东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2家,各类创新载体2700多家
●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
●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
●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
●创建“矩阵式”产业扶持体系
●推动建立“头雁引领群雁飞”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制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产业集群)、七大未来产业”中长期发展工作方案和“五个一”清单
●推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655.3亿元,占GDP比重39.5%;增长13.1%,比GDP增速高3.4个百分点
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
●开展人才计划和人才政策优化整合,形成“鹏城孔雀计划”与“鹏城英才计划”的“一引一育”政策
●推动人才R字签证、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措施落地实施
●构建以“能力+业绩”为核心、分领域分赛道的人才评价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全职院士61人,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引进专家667人,高层次人才突破1.9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近17万名
三、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加快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构建以规则机制衔接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全力推动大湾区重点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新建立深港合作专版运作机制,明确19大类、35项专班任务,大力推进规则“软联通”和设施“硬连接”
●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港澳企业设立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服务项目超过800个,平台注册用户超9.4万家,服务企业超过29万家
●全面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资金9.24亿元
●自由贸易账户(FT)全面落地前海,结算资金累计超过100亿元
●共有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6家
前海合作区开发开放生机勃勃
●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拓展至全市
●实现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和香港工程建设专业机构及人士跨境执业备案管理
●前海合作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香港青年创业团队245家
●前海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建成使用
●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挂牌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效凸显
●出台《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对接和落地13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
●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落户
●推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港校首批5个高端科研项目落户
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支持港澳专业人才就业创业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出台
●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使用,启动重建皇岗口岸
●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实现24小时通关
●“一地两检”等创新通关模式落地
四、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圳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现代化理念和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城市功能显著增强
●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在建总里程231公里,“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加快形成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提速提效,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落成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提高到38%,绿色建筑面积居全国城市前列
●“厕所革命”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城中村面貌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法治城市建设水平
●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绿色金融条例、数据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性、引领性法规
●推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细胞和基因、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立法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率先建立行政复议标准体系
●建成全国首个民法公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入选全国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达99.9%,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建成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和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
●“i深圳”APP接入8300余项服务,累计下载数超2000万,为市民提供超18亿次指尖服务
●出台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16条措施,率先实现全市5G独立组网全覆盖
五、真抓实干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深圳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应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做好人民群众生活过得好不好的时代答卷。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两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4万座,创历史新高
●实施“名校+在办校”“龙头校+新办校”的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式发展模式
●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建成28个中小学教育集团
●职业教育全国领先,高校增至15家
大力推进健康深圳建设
●出台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
●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三甲医院达23家
●入选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已规划建设23家区域医疗中心、21家基层医疗集团
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出台《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近两年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1.7万套
●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及系列补充规定,有效遏制投机炒房行为
●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发布机制
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建设
●“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公里文化圈”基本形成
●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全市志愿者已达200余万人,志愿组织1.4万个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
●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7.8%,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6
●地表水12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159个水体及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动态消黑
●固体废物,特别是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
●出台全国首部绿色金融法规
●挂牌成立国内首个深港合作天然气交易中心
●单位GDP能耗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